基于節日期間的備貨考慮,元旦前夕多數紡織企業補庫意愿有所增強,部分棉花企業在資金壓力下選擇順價銷售,市場成交略有放大,現貨價格穩中有漲。紡織下游需求略有好轉,棉紗價格跌勢進一步放緩;滌棉紗銷售情況有所好轉,陸續簽訂新訂單,加上近期PTA價格重心上移,帶動滌短價格不斷反彈。12月31日,內地3級籽棉收購均價5.75元/斤(折皮棉收購價25314元/噸),較上周上漲0.03元/斤,漲幅0.5%;新疆收購均價5.41元/斤(折皮棉收購價24015元/噸),與上周持平。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27760元/噸,較上周上漲73元/噸,漲幅0.3%,較上周縮小0.6個百分點;新疆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27421元/噸,較上周上漲83元/噸,漲幅0.3%,較上周擴大0.2個百分點。鄭州棉花期貨2011年1月合約結算價28660元/噸,較上周上漲475元/噸,漲幅1.7%,成交量222手,較上周增加24手,增幅12.1%;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2011年1月合同均價27592元/噸,較上周下跌60元/噸,跌幅0.2%。成交量180噸,較上周減少1140噸,減幅86.4%。12月31日,32支純棉普梳紗報價33800元/噸,較上周下跌100元/噸,跌幅0.3%;滌綸短纖報價12770元/噸,較上周上漲400元/噸,漲幅3.2%。
從基本面分析,前期制約棉價上漲的因素有所弱化,下游棉紗銷售逐步回暖,價格出現止跌跡象,元旦后銀行有望“開閘”放款,企業的資金壓力或將有所緩解,為紡織企業在春節前適當增加皮棉采購創造條件,這是棉價企穩的樂觀因素。不過外部環境壓力可能影響棉價的中期走勢。首先,12月24日央行首次詳解穩健貨幣政策含義,并表示貨幣供給總量回歸常態是明年貨幣政策最主要的任務,提出將動態調整差別存款準備金率;26日央行宣布上調基準利率的同時上調了再貸款利率和再貼現率,明確了從源頭上治理通脹的目標。其次,2010年12月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近5個月來首度回落,其中紡織業持續低于50%重要關口,紡企接單情況不佳。最后,人民幣快速升值預期也將影響紡織企業接單。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持續上升,不斷改寫匯改以來新高紀錄,市場對于人民幣繼續大幅升值預期強烈,紡企后續訂單不容樂觀。下一步棉價走勢還有待市場驗證。
2010年12月27-31日,前半周,節日氣氛籠罩國際棉市,資金在新年前離場觀望,ICE期棉延續跌勢;后半周,美國地方債危機令美元再現頹勢,ICE期棉跟隨商品市場止跌回升。受此帶動,國際現貨價格也隨之上漲。12月31日,紐約棉花期貨2011年3月合約結算價144.81美分/磅,較上周下跌3.31美分/磅,跌幅2.2%,較12月30日最低時回升7.26美分/磅,升幅5.3%。成交量5435手,較上周減少12550手,減少69.8%。;12月31日,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29146元/噸,較上周下跌852元/噸,跌幅2.8%;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29431元/噸,較上周下跌844元/噸,跌幅2.8%。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