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12時差一刻,一輛滿載柴油的油罐車從山東萊西市方向駛來。正是農家做飯時間,夏格莊鎮大李家疃村的十幾位農戶卻拎著油桶油壺在路旁翹首以待。油罐車剛停穩,就被大伙兒團團圍住。
大家著急啊。去年冬天至今,這里一直沒有有效降雨,再遲些打井澆灌,小麥幼苗可能不保了。拎著滿滿一桶柴油的村民姜為曉高興極了:“中國石油送油上門,省了我們跑70里路,真是救急了!”
去冬今春以來,山東、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陜西、甘肅、寧夏、江蘇、安徽、北京和天津等10多個省市區發生不同程度的旱情,農業抗旱保苗形勢極為嚴峻。
農事是大事。在各省市區展開抗旱保苗攻堅戰的關鍵時刻,中國石油勇擔國企責任,加大資源籌措和調運協調,開展送油下鄉活動,展開了一場春天里的助農抗旱保苗大行動。
快一點——抗旱保供是頭等大事
山東大旱,河南久旱……8個全國小麥主產區省份,旱情加劇,抗旱保苗刻不容緩。
春節長假后上班第一天,中國石油銷售公司將一份明傳電報緊急下發到各銷售企業,要求各地加強組織和協調,問旱情,籌資源,保供應,促穩產,切實抓好抗旱保供“頭等大事”。
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黨組的要求和指導下,銷售板塊打響了助農抗旱保供攻堅戰。而在此前,從總部到地方,從煉廠到銷售企業,中國石油抗旱保供工作早已隨著旱情的發展,第一時間在各地悄然展開。
土地焦灼,麥苗饑渴。面對嚴峻的抗旱形勢,蘭州石化2011年元旦開始,就把增產柴油和支援春耕抗旱作為首要任務來抓。1月初至今,煉廠開足馬力進行生產,累計生產柴油65.74萬噸運往旱區。大港石化和華北石化兩個公司較往年提前半個多月轉產0號柴油資源,為旱區增加農用油供應。
油品調運企業東北銷售公司和西北銷售公司,一方面及時將市場需求信息反饋給煉化企業,積極協調生產企業調整生產方案,一方面千方百計組織運力,優化協調,將資源合理充足運至旱區。西北銷售陜西分公司1月初就啟動應急預案,協調車站及鐵路專用線加快車輛調配,力求用最短時間將救災油發往災區。東北銷售為緩解山東供油緊張局面,將啟輸港—棗管線的時間提前到2月8日。
各地區銷售企業根據抗旱需要,及時制定保供方案,給予農機用油優惠,公布加油站送油電話,小額配送車輛隨時待命。
早在去年12月1日,安徽全省抗旱保苗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一結束,旱情嚴重的宿州、淮北和阜陽等地中國石油銷售分公司,迅速致函當地商務、水利等部門,了解抗旱用油需求,做好保供計劃。
運城,是山西冬小麥的主要種植區,這里有著“十年九旱”的說法。
根據經驗,運城市稷山縣第三加油站早早做好準備,除夕當天為廣大農業用戶和農機手送上了特殊“新年禮物”——電話拜年時通知他們站里已備好柴油,方便節后小麥澆灌。
為保證第一時間將油品足量配送至目的加油站,河北銷售共投入423輛配送車,較去年同期多出10%,日均運力較去年同期提高20%。
運輸公司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隨時掌握信息,隨時做好配送準備。為將油品安全及時配送到旱區,運輸公司近日專門下發通知,要求雨雪冰凍天氣要加強領導、提早部署,管理人員提前探路或跟車上路,及時幫助解決配送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運行效率。
多一點——抗旱柴油資源不愁
從2.12到2.15,0.03的小小變化,每月將為市場多供應5萬噸柴油。這是中國石油針對當前抗旱保苗形勢對煉化業務中柴汽比所作的調整。調整看似不大,其實需要付出許多努力,工藝的調整可不是一個數字那么簡單。為保障安全生產,中國石油各煉廠分別制定詳細措施,加班加點生產柴油。
華北石化公司從2月初開始調整生產工藝,將柴汽比由1提高到1.5。2月1日到2月15日,這個公司加急生產輕質柴油5.6萬噸,其中絕大部分為抗旱急需的0號柴油。
烏石化從強化冬季生產各項運行措施抓起,“不凍壞一臺設備,不凍裂一條管道,不凍傷一塊儀表”,力求煉油生產裝置平穩運行和優化操作。目前,公司柴汽比同比提高1個單位。
大慶煉化根據市場需求優化生產方案和產品結構,將柴油品種由-35號調整為-20號,一月份生產柴油15.44萬噸。這個公司還通過采取調整常減壓裝置流量等手段,提高輕質油收率1個百分點。
多送一桶油,多保一片苗。剛剛過去的半個月里,東北銷售共發運柴油73萬噸,發送超過計劃總量的10%以上,河南、山西、安徽和河北等旱區大多超計劃發送。西北銷售僅陜西分公司就向旱區發送油品30多萬噸。
此間適逢春運高峰期,特別是鐵路流向限制嚴重,中國石油是如何將抗旱物資足額調運到位的?
調運人員平均每天接打電話超過200個,公路、鐵路、管道和水運4種方式各顯神通。通過精心籌劃,西北銷售每日優先安排旱區計劃,成品油鐵路裝車達到歷年春運最高水平。西部管道進線量加大,蘭鄭長管道長周期、大排量不間斷輸送,兩線路累計超計劃輸送2萬余噸。安徽地區鐵路發送方向受限,東北銷售“卸車裝船”,通過3000噸至5000噸小船發運柴油9.8萬噸,達到歷史最高。
處于樞紐位置的河南,各種物資較多,鐵路運輸尤為緊張。東北銷售提前向鐵道部申請,專門辦理14列鐵道部部令,17日起又向河南地區發送總數約3.5萬噸的抗旱柴油。西北銷售近期通過蘭鄭長管道緊急向河南分輸油品5.13萬噸,輸量達到去年同期1.5倍。現在,在這個全國小麥主產區,也是此次旱災最為嚴重的地區,13萬噸柴油已經用于農業抗旱保苗。
各地區銷售也通過增加提報計劃,加大外采力度,適度控制批發來確保抗旱用油。江蘇銷售不計成本外采資源,河北銷售柴油庫存量可使用40天,河南銷售700余座加油站再次備足16萬噸柴油,安徽銷售宿州分公司3個5000立方米的柴油罐全部儲滿。可以說,后續抗旱用油資源不愁。
勤一些——送油情暖莊稼人
“中國石油的服務就是好。我那塊兒地離公路遠,家里人手又少。試著給南陽加油站12站經理打了個電話,沒多久他就派人趕10里路送油過來了。”南陽市鎮平縣草房梁村的梁屯光在澆水空當,和鄉親夸起中國石油人來。他不知道,“幸運”的遠非他一個。在河南全境,這樣的中國石油送油員工多達1000人。河南銷售許多機關干部,年沒過完就下到基層。
石油人喜歡群眾稱贊的那一刻,更愛持久的安心。冬春兩季,每一寸土地的干涸,每一個期盼的眼神,早已將他們的心揪緊。行動起來,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在廣袤的華北和黃淮地區,一件件有寶石花的鮮艷工服出現在田間地頭。
山東銷售青島分公司派專人走訪7區5市,對農用油情況逐一統計,列出配送計劃。甘肅銷售平涼分公司利用農村集市開展走訪調研,解決偏遠地區不便購油的問題。“站不長腿人長腿”,陜西銷售渭南分公司組織4輛小油品配送車每天將“腿”伸到田間地頭,巡回送油。
保定市定興縣房家莊村村民劉大福,平頂山市寶豐縣周莊鎮副鎮長王曉增,駐馬店市西平縣專探鄉趙老莊村趙繼恩……許多陌生人都因送油服務受益,他們中最遠的送油距離接近百里。王曉增說:“謝謝中國石油人!你們主動把油送到了田間地頭,幫了我們大忙了。”
定興縣商務局成品油辦公室主任康少永評價:“中國石油在響應和配合當地政府工作時總是走在前面,確確實實擔起了大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駐馬店市抗旱指揮部主任李虎,用三聲“好”表達自己的觀點。
2月14日,安徽阜陽市副市長劉紹太在抗旱工作會議上號召其他單位向中國石油學習,稱:“中國石油在抗旱保苗工作中動作迅速,措施得力。尤其是配置小油罐車到田間地頭送油值得特別表揚!”這個產糧大市,總降雨量僅為往年同期1/10,小麥受旱面積達285萬畝。
除送油下鄉外,各銷售企業還創新措施服務三農。江蘇銷售打破行政區域劃分,以油庫為輻射中心,在6座油庫70多座鄉村國省道加油站設立抗旱保供聯絡點,依靠聯絡點對抗旱、春耕車輛優先提供加油服務。
各銷售公司的優惠措施也廣受好評。河南銷售農機卡發放數量達到10萬張,抗旱機具用油有優惠。山東銷售適當放寬辦農機卡政策,青島分公司規定凡持農機證、農機站證明或村委會證明的均可辦理農機卡,憑卡加油有優惠。江蘇銷售對抗旱用柴油進行優惠。
不久前,山西運城汾上村村民李秋柱和李鋼來到山西銷售侯馬油庫,請求支援。原來,油庫歷來有幫助村民澆灌的傳統。今年旱情加劇,村民請求提前澆灌,并增加澆灌次數。油庫在保障自身安全運營的基礎上,利用消防水池和器具兩次幫助農民澆灌。
這個春天里,旱情遲遲不離去。然而有美麗的寶石花一路相伴,一顆顆幼苗有了破土而出、自由成長的機會。那“藏”著油花的麥苗,透出格外的清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