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臺微小相機見證“嫦娥二號”飛天路
四臺微小相機見證“嫦娥二號”飛天路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0-11-19
你知道如何給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拍攝“寫真”嗎?你知道微型發動機在太空中點火與地面試驗有什么不同嗎?你知道衛星的太陽翼板在真空失重的狀態下如何打開嗎……這一系列問題,記者都在11月12日的嫦娥二號衛星微小相機產品推介會上找到了答案。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采用CMOS圖像傳感器為核心器件自主研制的四臺微小相機為我們撩開了太空拍攝的神秘面紗,并一舉實現了5個首次。
在嫦娥二號衛星系統中,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研制的三臺監視相機和一臺降落相機成為嫦娥“二姑娘”走穩飛天路的全新裝備。三臺監視相機分別用來監視490N發動機、定向天線和太陽翼展開等關鍵飛行動作。而降落相機所收集的圖像信息則是幫助科研人員進行嫦娥三號著陸器軟著陸先期技術的驗證。此舉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將CMOS成像技術進行航天應用、首次進行空中監視工程應用、首次實現預視拍攝、首次在太空中拍攝到490N發動機點火瞬間,也是首次在飛行器奔月途中拍攝到美麗的地球。
據悉,這四臺微小相機均采用CMOS圖像傳感器為核心器件,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功耗低、集成度高等諸多優點。從外形上看,每臺相機只有手掌大小,凈重300-400克,與我們平常使用的數碼相機相差無幾。但通過系統優化設計以后,使相機集成了光、機、點、熱等多項先進技術和自動拍攝實時圖像壓縮等智能化功能,能應付惡劣的太空輻射和溫度環境,能承受發射時的強烈沖擊和振動。根據不同的拍攝使命,設計者對這四臺相機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他們各有所長,充分具備“動靜相宜”的拍攝功能,并達到了長壽命,高可靠,超便攜的效果。
作為我國空間光學遙感的主要研制基地,從最初的蜂鳥相機至今,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在輕小型、低功耗CMOS相機領域已經逐步形成系列化產品。目前,該所已有近百臺套相機在軌成功運行,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圖像數據,分別應用于科學考察、國土普查、資源調查、環境減災、海洋監測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