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五院國產化項目三年累計節省外匯超12億元
航天科技五院國產化項目三年累計節省外匯超12億元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7-06-01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航天器元器件自主可控工程項目工作會召開,會上透露,自五院2014年啟動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以來,國產化應用成果顯著,一大批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器件通過試驗驗證,投入在軌運用,有效保證了型號研制的進度和可靠性、安全性,并產生了重大經濟效益,節省下大量的外匯儲備。
通過國產化項目的實施,更有力牽引和帶動了我國諸多高校、研究機構、企業創新研發與制造能力的躍升,推動我國國防軍工領域邁上了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新臺階。
自主可控為“中國速度”、“中國質量”撐腰。2016年,五院18星船連戰連捷,高分三號、高景一號不斷刷新我國航天器最短研制周期紀錄的成果背后,是五院自主可控工程的有力支持。一大批質量可靠、性能卓越的國產化元器件讓五院不僅擺脫了引進產品以及質量穩定性差的束縛,更將創新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截至2016年底,五院累計完成313項元器件研制及驗證等工作,實現了東四平臺、空間站工程、小衛星平臺等所用關鍵元器件的基本自主可控。
特別是在北斗導航系統軟件領域,五院研制成功抗輻照器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器件,將集成電路產品的國產化率提高了3成,實現“北斗星、中國芯”,為后續北斗組網星立項、批量化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其技術研究成果已經推廣應用到載人航天等其他型號背景的國產化元器件應用驗證工作中,將顯著加快我國空間技術各領域“彎道超車”,挺進國際一流梯隊的步伐。
自主可控充實起富國強軍的“錢袋子”。三年來,五院通過開展元器件自主可控項目已采購國產化元器件超過50余萬只,累計訂貨金額超過12億元,引進元器件采購大幅減少,有效節約了外匯。
自主可控帶起了一幫“國土雄兵”。五院在抓總推進航天器元器件自主可控工程中,始終牢記引領我國國防工業創新發展的使命,通過組建涵蓋55家高校、研究所、企業的聯合艦隊,采取型號項目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層級承研單位型號隊伍、項目質量和產品保證雙流程管理、數字化平臺統一規范化管理、跟產培訓等方式,將航天系統工程管理成功經驗和科學生產成熟模式傳遞至各承研單位,為我國各行業創新發展催生出了一大批研發尖兵和產業標桿。
其中,五院與振華云科、蘇州晶訊協同研制的高可靠小型宇航級熔斷器實現了我國在此領域的零突破,為企業發展打造了創新制高點;五院與中科院微電子所型譜化研制的電子元器件,與集團公司九院771所、中國電科43所研制的厚膜電源類產品步入國際先進水平,有力支撐了相關企業積極走向國際高端制造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