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7-06-26
6月21日,深夜中的中國海洋石油山東?;儔A廠老渣場格外寧靜。突然,“嗡”的一聲,一架無人機騰躍而起,劃破夜空向北飛去。幾公里外,巡檢人員正手持儀器實時觀測無人機回傳的數據,準確獲知了排渣管道的運行情況。
繼2016年5月無人機生產數據一體化方案在山西煤層氣生產現場試驗成功后,短短一年間,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海油信科)開發的無人機系統已在海上氣田近岸管道、煉化公司山東?;?、東莞儲運、大榭石化和中?;瘜W海南基地等地試驗成功,無人機已被證實可廣泛應用于巡海、巡陸,快速便捷地開展安全巡檢,獲取生產數據,具有全天候作業能力。
山東?;儔A廠的老渣場建于1989年,有沉淀池2座,過濾池5座,傳統上由12名倒班人員徒步進行巡線。人員圍繞渣場堤壩走一圈,需要3個小時以上。一旦發生潰壩或人員墜入池中,會給員工生命和企業安全生產帶來威脅。而位于新舊渣場之間的排渣管道區域路況較差、機動車輛難以通行,只能依靠人員徒步巡線,通常用時在兩小時以上。
經中國海油信息化部牽頭,海油信科深度分析山東?;簿€業務需求,僅用3周時間完成整體解決方案、無人機樣機及配套設備的開發。經現場測試,無人機巡線渣場堤壩一圈的平均用時約為22分鐘,巡線排渣管道往返平均用時約為20分鐘。全程由無人機一體化系統自主完成,操作員只需要坐在“家里”就能實時看到無人機發回的現場畫面。通過機載熱成像儀,無人機還可以實現夜間巡線,操作員只要分析回傳的管道熱力分布圖溫度變化,就能在夜晚發現潛在的泄漏風險。
經現場試驗,應用無人機系統后,山東?;儔A廠巡線效率提升89%,巡線成本降低67%。由于開辟了基于熱力圖的夜晚巡線新模式、實現了24小時動態監控,還極大降低了巡線人員的安全風險。
無人機團隊負責人、海油信科工程技術部經理劉鋒表示,與人工巡檢和地面監控相比,無人機從天空俯視的視角巡線,可以更快速、更直觀地獲取數據,為科學、高效、準確決策提供依據。
中國海油信息化部與海油信科無人機團隊根據客戶實際需求開發無人機模塊和通訊模塊,“量身定制”無人機型號,加快該應用在海油系統內外推廣。目前,無人機團隊已在近十家公司完成方案設計和現場試驗,逐步打造出極富生命力的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