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見成效 實現“三超”
中糧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見成效 實現“三超”

文章來源: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7-07-21
作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央企,經過一年的探索完善,中糧集團有限公司2017年1-6月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實現 “三超”,超同期、超歷史最高值、超預算,營業收入達到2,161.2億元,同比增長7%;利潤總額55.1億元,同比增長112%,
作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央企,2016年7月18日,中糧集團正式向社會公布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總體方案》。經過一年來的探索完善,中糧集團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推動糧油棉糖等核心主業可持續發展
中糧集團立足核心主業,對糧油棉糖等核心業務發展思路進行了優化,確定量利兼顧、適度放量的經營策略,并出臺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計劃。
中糧集團對油脂業務調結構,優化東北布局,淘汰落后產能,突出非轉基因油脂的生產營銷,進一步加大市場份額;進一步完善米面業務產區生產布局,實現規模翻一番,完成全年大米進出口計劃,并通過兼并重組,實現有效擴張,提升米面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強化糧食貿易業務的產銷區大客戶布局,解決北良東部二期項目重組,開拓新港口貿易區,實現貿易量年均增長10%以上;針對棉花業務,中糧集團完成現代企業改制,吸引多元化投資主體,掌握產區一手棉源,按100萬噸規模設計貿易體系;將玉米化工業務獨立,深化玉米產業鏈的產品科技附加值,以國家實施乙醇全封閉計劃為契機,爭取實現規模翻番,在全國合理布局,通過股權多元化形成新的大的增長點;加大糖業內部一體化整合。
“加減乘除”并用 全力提質增效
中糧集團將“加減乘除”原則靈活運用到企業發展。
“加”,就是核心主業保持較快增長,繼續擴大市場份額。2017年初以來,中糧集團聚焦糧、油、糖、棉四大核心主業,進一步完善貿易業務購銷一體化經營模式,擴大加工業務產能利用率,深化區域和渠道深耕,各類產品銷量和市場份額明顯提升,整體經營質量和盈利能力大幅改善,成效顯著。上半年中糧集團國內糧食貿易量達到1,047萬噸,同比增長46%;玉米深加工產品銷量242萬噸,同比增長5%;棉花銷量達到27萬噸,同比增長75%;國內糧油糖棉業務整體利潤總額約為去年同期的3.9倍。
“減”,就是解決長期虧損問題。上半年,除中糧國際外,中糧集團虧損企業同比減虧8.4億元;完成資產整合重組退出項目26個,退出資產6.5億元。
“乘”,就是擇機兼并重組,擴大總量。中糧圍繞核心業務,通過兼并重組,進一步提升產能規模,完善業務布局,為實現“十三五”規劃和整體戰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據介紹,中可飲料并購可樂集團中國裝瓶廠,實現了可樂中國版圖二分天下;蒙牛乳業完成對現代牧業的增資控股,對上游優質奶源掌控能力進一步提升;中糧資本引入資本80億,初設產業優化基金300億;中茶股改引進戰投8.3億。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中糧集團完成總投資150億(包括股權投資)。
“除”,就是合理運用杠桿,降低風險。中糧集團通過強化財務剛性約束、壓控“兩金”、加強境內外企業資金集中管理和統一調度、快速響應和處置風控事故等舉措,有效防范了風險,確保了經營穩定。截至2017年6月底,中糧集團剔除臨儲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94ppt。兩金和資產負債率壓降明顯,整體應收賬款余額較年初存量壓降81.4%,存貨(剔除臨儲)余額較年初存量壓降46.3%,完成國資委關于“兩金”存量壓降的目標,同時,集團整體管理費用下降20%。
資本專業化深度整合可望年底見效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就是利用資本的力量實現產業發展。2017年初以來,中糧集團圍繞專業化設計、產供銷人財物一體化、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開展了18個資本整合項目,實現多糧合一的資本優化配置。截至2017年6月底,中可飲料資產重組、我買網整合境外公司、中糧油脂小包裝項目、中國茶葉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中糧資本引入戰投等項目基本完成,中糧國際一體化業務整合、中國紡織股份制改造及其他業務的整合有望年底前完成。
中糧集團還將繼續深入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通過提質增效,降成本、壓兩金、控風險,實現收入效益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