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承建蒙華鐵路蒙陜段首座特長隧道貫通
中國鐵建承建蒙華鐵路蒙陜段首座特長隧道貫通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7-07-31
7月27日,由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承建蒙華鐵路蒙陜段首座特長隧道——張家園隧道提前80天順利貫通,攻克了濕陷性黃土下沉等世界性難題,為蒙華鐵路蒙陜段鋪架打下良好基礎。
蒙華鐵路起于內蒙古自治區浩勒報吉站,止于江西省吉安站,連接蒙陜甘寧能源“金三角”與鄂湘贛等華中地區,全長1837公里,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運煤專線和“北煤南運”新國家戰略運輸通道,也是一次性建成的世界上最長重載鐵路。
張家園隧道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坪橋鎮,全長6288米,為單洞雙線隧道,最大埋深195米,最小埋深僅為8米。隧道進、出口及斜井挑頂段圍巖等級均為Ⅴ級,洞身穿越淺埋風積黃土、濕陷性黃土、土石分界破碎帶、富水砂質老黃土及富水砂巖等不良地質,地質結構極為復雜。張家園隧道掘進中6次經過淺埋沖溝段,溝底寬度4~8米,埋深8~27米,施工中極易出現冒頂坍塌、大變形等地質災害,施工難度和風險非常大。
據項目部經理惠武平介紹,為攻克濕陷性黃土下沉等世界性難題,他們推行成品加工工廠化、工程施工機械化、施工隊伍專業化、監控量測信息化等四化管理,遵循“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快封閉、勤測量”方針,采用微臺階開挖工法,縮短各臺階長度,將仰拱封閉成環到掌子面距離最大不超過12米納入工序管理,使隧道變形控制有效,同時安全和進度可控。
十八局集團對隧道開挖后濕陷性黃土基底加固施工進行技術創新,通過合理選擇夯實機具及錘重,解決了隧道內空間小、無法檢測的難題,保證了質量和進度。為保證初支混凝土強度,隧道使用濕噴機械手,使初支混凝土強度合格率達到100%,同時能夠快速封閉掌子面,避免了圍巖暴露時間過長形成的坍塌。另外加強二氧化碳保護焊的推廣工作,焊縫飽滿、平滑、深淺一致,受到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