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高效開發 渤中28-2南油田累產突破千萬立方
中國海油高效開發 渤中28-2南油田累產突破千萬立方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7-08-07
無水采油期378天、全水平井開發、連續七年穩產百萬立方米……截至今年7月底,渤中28-2南油田累產突破千萬立方米,成為中國海油渤海油田高效開發的“新貴”。
渤中28-2南屬于復雜河流相油田,具有疊合差、結構復雜、隔夾層發育等特點。在過去的8年中,砂體儲量規模差異較大、主力砂體井控低、非主力砂體難動用、定向井層間矛盾突出等難題一直困擾著開發人員,為了最大程度地釋放油田潛力、增加上產活力,渤南人員制訂了“三步走”策略,確保油田的高產穩產。
垂向驅油 讓油田贏在“起跑線”上
針對河流相儲層“散、小、隱”的特點,渤中28-2南油田在開發早期創新中提出了依托單砂體布井技術。就是在布井優化過程中充分考慮河道展布特征,依據“垂向驅油”理論布井技術,垂直河道方向或逆河道方向形成注采井網。
實踐證明,應用該布井技術,油田平均無水采油期天數達到378天,投產第二年油田年產量就超過百萬立方米。通過延長采油井無水采油期、提高無水期采收率,有效支撐了油田的高效開發,讓油田贏在了“起跑線”上。
優化注水 減緩油田“衰老”
自油田投產越過產量高峰后,逐漸遞減便成了不可抵擋的大趨勢。為了延長渤中28-2南油田的壽命,最大程度激活油田產能,科研人員從油藏精細管理入手,將優化注水作為重中之重,并創新提出了基于流場重構理論的不規則聯合井網優化注水技術。
該技術在充分綜合考慮儲層非均質性與油井生產動態變化基礎上,提出了通過流場分析方法,分別對聯合注采井網及水平注采井網進行流場重構,使注采分配系數更為合理。
油田人員通過該方法累計優化注水100井次,油田年遞減率較預測減緩2%。
綜合調整 挖潛剩余油
油田要穩產就離不開綜合調整,渤中28-2南油田在經歷高速開發之后,深挖潛力是提高采收率的必由之路。
隨著油田的開發及地質油藏認識的加深,2014年,研究人員針對油田生產矛盾突出的砂體實施了綜合調整,在現有井網基礎上以分層系開發為原則,開展了剩余油研究工作,創新性形成了一套地震屬性融合和沉積過程約束下的單砂體刻畫技術,并對隔夾層進行分級次的描述,有效提升了儲層隔夾層的研究精度,指導油田的綜合調整。通過部署開發井實現分層系開發,部署井數20口,高峰年貢獻產量近40萬立方米。
時至今日,渤中28-2南油田已步入高含水開發階段,剩余油分布規律更加復雜。在油田穩產百萬立方米的第八個年頭,渤南人員的腳步一刻不停,正繼續探索高含水期后的剩余油分布規律和挖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