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環保 中國海油液化天然氣助力“無煙”重卡一路暢行
經濟環保 中國海油液化天然氣助力“無煙”重卡一路暢行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7-08-15
8月10日凌晨,一輛輛液化天然氣重型卡車(下稱重卡)有序經過陜晉界收費站。這條京昆高速的重要樞紐上,原本“車過留煙”的景象得到了強力改善。
2017年以來,大量液化天然氣重卡成為陜西、四川、廣西、重慶等地高速路上的運輸“常客”。液化天然氣重卡產量、銷量爆發式增長,已成為驅動天然氣汽車市場的新引擎。
中國海油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液化天然氣累計加注量超過150萬噸。與成品油相比,預計減排碳氧化物超70萬噸,減排硫氧化物1230噸,減排PM2.5達225噸,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勁的綠色動能。
液化天然氣重卡強勢拉動行業回暖
對中國海油氣電集團交通新能源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洋而言,2015年是喜憂參半的一年。
2015年,我國天然氣汽車保有量從2010年的100萬輛增至519萬輛,年均增長率超過40%,其中LNG汽車23萬輛;建成天然氣加氣站約7350座,其中,液化天然氣加注站約2650座。中國自此成為全球天然氣汽車第一大國,平均每4輛天然氣汽車就有1輛來自中國。
但同年,天然氣汽車“高速剎車”,潛力大受質疑。2015年,天然氣汽車新增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從2014年的27.7萬輛降至19.1萬輛;年度增幅從過去5年的年均43%驟降至9%。
數據回落存在客觀的外部原因。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物流行業整體運輸需求下降,天然氣汽車隨之受到影響。2015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19.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增速下降2.1%。
此外,2014年年底的油價寒冬,使得油氣價差縮小,天然氣經濟性深受影響。同時,由于政策補貼減少,新能源汽車擠出效應,尤其是不少地方在公共交通領域進行的“氣改電”替代,使天然氣汽車發展遭遇滑鐵盧,增速出現“斷崖式”下跌。
正當從業者對公共交通和家庭用車市場疲軟感到擔憂,天然氣汽車的春天卻在重卡市場悄然到來。
“2016年下半年,受油氣價差回升和國家‘治超新政’出臺的影響,液化天然氣重卡市場出現回暖跡象。”劉洋說。2016年9月,《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政策出臺,對超載超限的治理更加規范,恰逢天然氣經濟優勢顯現,政策性增加的運輸需求觸發了天然氣重卡的爆發。2016年第4季度天然氣重卡產量達到9619輛,同比增長306.55%。
2017年1月,天然氣重卡產量為2831臺,同比增長257%;2月,產量達4119臺,同比增長927%。
“液化天然氣重卡的回歸,無疑為天然氣汽車行業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劉洋說。
經濟、環保雙輪驅動市場反彈動力強勁
液化天然氣重卡的井噴式增長受到政策和市場環境的雙重影響,但究其根本,是環保性與經濟性的雙輪驅動。
“清潔,是天然氣汽車與生俱來的優勢。”氣電集團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單彤文分析稱,天然氣汽車尾氣排放物幾乎不含硫化物、氮氧化物和鉛,對大氣環境的污染遠小于柴油、汽油車。
重型柴油車是全國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主要生產者,液化天然氣重卡的減排效果更加可觀。研究表明,與配備國Ⅲ柴油發動機的車輛相比,配備國Ⅲ天然氣發動機的LNG車輛,一氧化碳排放減少99%、碳氫化合物減少83%、氮氧化合物排放減少13%,無顆粒物和煙塵排放,且基本不含鉛、硫化物、苯等。
“僅看汽車尾氣排放一個環節,相對于電動汽車,天然氣汽車的減排似乎不具優勢,”但是在單彤文看來,要綜合考慮全生命周期中二者的清潔性,才能客觀評價,“由于目前我國煤電發電占總體發電量的76%,發電環節的排放污染不能視而不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電動車是被煤驅動的。”研究表明,全生命周期中電動汽車的顆粒物PM2.5和PM10的排放是液化天然氣汽車的4倍,硫氧化物排放量是液化天然氣汽車的14倍,這些正是霧霾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比清潔性,對于企業和消費者而言,天然氣汽車的經濟性更為關鍵。”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原會長姚明德說,天然氣汽車的經濟優勢首先體現在車用天然氣燃料的價格優勢。
2017年以來,車用液化天然氣與柴油價格比例基本保持在60%左右,液化天然氣經濟性凸顯,為液化天然氣重卡的爆發提供了有利的市場環境。有測算表明,一輛北奔40噸牽引車,假設每年行駛里程為15萬公里,相較于燃油重卡可以節省燃料費近14萬元。
液化天然氣重卡的經濟性,還表現在替代重型柴油卡車方面。一是投資回報周期正在逐漸縮短,二是節省了重卡的運營成本。
目前,我國大量國IV甚至國IIV重卡車面臨淘汰更新,但升級技術難度大、成本高。據單彤文介紹,電動車受制于電池能量密度,難以滿足重型汽車的需求,且續航能力十分有限,難以實現長途運輸。相比之下,液化天然氣重卡更適合。
一輛液化天然氣重卡的購置成本比柴油重卡高出3萬至5萬元,平均投資回收期需要1.08年。但隨著天然氣發動機型和配套裝置大規模產業化,天然氣汽車發動機與柴油的成本差距正在逐漸縮小,投資回收期也在進一步縮短。另外,天然氣重卡的排放物中不含硫、汞及其他顆粒物,發動機受損小,使用壽命長于柴油車,經濟效應更為顯著。
綜合來看,除了環保性、經濟性,天然氣重卡還有續航里程長、技術成熟度高和穩定性強等優勢。
“電動汽車有其突出優點,亦是大勢所趨,但從當前客觀實際來看,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充電速度、電池密度等仍有待技術突破,在電池耐用性、受極端天氣因素影響等方面還需要經歷時間的考驗。”單彤文說。
據一位重型卡車銷售商介紹:“目前,單罐液化天然氣汽車的續航里程可跑400~500公里,雙罐可跑800~1000公里,汽車載重量也可以定制。”而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經濟型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最遠不足225公里。
同時,“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天然氣汽車整車集成、發動機研制、底盤設計、供氣系統設計等多項關鍵技術,部分零部件制造及應用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劉洋說。
頂層設計定方向落地尚需政企聯手
“今年6月23日出臺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明確了天然氣未來作為我國清潔能源的主體地位,而非過渡性能源,這為天然氣汽車找準了定位,即能夠長期發展而非曇花一現,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場的顧慮。”姚明德說。
但姚明德同時認為,國內依然缺少針對天然氣汽車行業發展的全盤規劃和細致部署。1999年以來,涉及天然氣汽車發展的文件達50多個,但對比電動汽車近年來的起步和快速發展的經驗來看,天然氣汽車的發展依然缺少一套完備的整體規劃。
今年年初發布的《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至2020年,各類天然氣車輛約1000萬輛,配套建設加氣站超過1.2萬座。結合這一規劃目標,單彤文認為,各地應出臺支持發展天然氣汽車的具體政策,比如加大對購置天然氣汽車的資金補貼,免征車輛購置稅,減免液化天然氣重卡過路費等。
在劉洋看來,天然氣市場劇烈起伏的背后,本質是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沉疴”和“新疾”。
“提起天然氣汽車,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車用天然氣一直沒有形成類似于成品油市場成熟的定價機制。”劉洋說,指導市場定價的價格掛鉤機制也處于缺位狀態。
“一個加氣站辦起來,至少要蓋40個公章才能實現運營。天然氣加注站審批程序復雜且周期長,至少需要兩年。”劉洋表示,今年6月23日《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出臺以前,在很多地方建設加氣站都要承擔高額的土地成本,很多企業因難以負擔放棄了原本的建站規劃。
另外,由于天然氣流通渠道廣,投資規模小,容易出現惡性競爭。“河北等地自用或違規運營的加氣站很常見,他們的運營不規范、不安全,但成本低、價格低,‘劣幣驅逐良幣’,很多資質齊全、氣品優良的加氣站受到擠壓。”天然氣加注行業的監管缺失或不當,不可避免地阻礙著天然氣汽車的發展。
除了政策支持、體制完善和監管給力,天然氣汽車還需要行業參與者的創新合作。劉洋說:“在當前液化天然氣重卡催生的市場熱潮中,能源企業、汽車生產企業等完全可以參與其中,提升自身技術水平,不斷強化天然氣汽車優勢,通過強有力的合作共同推動市場實現有序競爭,快速進入健康的行業發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