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件航天大事列入《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
11件航天大事列入《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7-10-23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概念引人注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連日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8萬干部職工學習十九大報告的熱潮持續升溫,大家一致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大家紛紛表示要通過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報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判斷、新目標、新舉措,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奮勇前進,為鞏固國家安全戰略基石作出更大貢獻,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天強國不懈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報告內容豐富、指明了今后的方向,極大增強了民族自信心。”中國科學院院士、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葉培建說,過去5年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展望未來,任務更艱巨。從航天大國躋身航天強國是一場攻堅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只有依靠不斷創新,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才能達到目標。
作為一名青年設計師,一院一部的張飛霆在過去的5年里從一名學生轉變為一名航天工作者,參與并見證了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再飛成功。“十九大盛會隆重召開,激勵著年輕一代。”他說,航天夢、強國夢已在心中深深扎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勇于擔當,勵志勤學,為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
▲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
北斗衛星試驗隊集體收看了開幕會現場直播。聆聽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報告后,衛星總指揮遲軍備感振奮。他表示,5年來,北斗團隊用較短的時間形成了覆蓋亞太地區的區域服務能力,中國的北斗一舉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正式運行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 “5年來的成功經驗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科學指引,離不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統一領導。”遲軍說,目前全球組網正向“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這一目標而進軍,團隊有信心、有決心打贏這一場攻堅戰,實現我國航天技術領域的新跨越,再創航天事業的新輝煌。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總指揮談學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對航天事業的重視令團隊備感光榮,也深感使命艱巨。5年來,長二丁火箭完成的發射數量屢創新高,為高分工程、國家重大基礎科技項目等作出重大貢獻,同時順利進入國內外商業發射服務市場,今后5年,團隊還將承擔很多的發射任務,有信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以不斷創新的火箭產品、一流的服務和卓越的發射業績,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貢獻。
▲ 長二丁火箭成功發射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 羅驍 攝
聆聽十九大報告后,來自四院7416廠的時代楷模、 “大國工匠”徐立平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印象深刻。 “5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技能人才建設工作,數不清的科技成就都得益于黨的堅強領導,得益于黨對科技事業的大力支持。”他相信,未來我國將會擁有更多的專業高技能人才,廣大航天技能人員要不斷學習新知識,適應新時代要求,以優異成績為建設制造強國添磚加瓦。
▲ 中宣部負責同志為徐立平頒發“時代楷模”獎章和榮譽證書 宿東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近日,新華網發布了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詳情點擊news.xinhuanet.com/2017-10/16/c_1121806379.htm)
回望《大事記》中列舉的5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可以看到,其中有11件大事來自中國航天領域。中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在整個國家砥礪奮進的5年中書寫了屬于自己的華麗篇章。
// 1 //
2012年12月27日,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范圍覆蓋包括我國及周邊地區在內的亞太大部分地區。
▲ 圖為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概念圖
// 2 //
2013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的十八大以來,共舉行5次獎勵大會。
十八大以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殊榮。
◆ 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嫦娥二號工程”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在“嫦娥二號”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要承擔了五大系統中的兩大系統,即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及其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丙的研制發射任務。
◆ 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為主實施的載人航天空間交會對接工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此外,復雜衛星甚高精度姿態控制的方法與裝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A、B衛星等兩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6項獎勵,其中五院深空探測航天器系統創新團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這是該獎項2012年設立以來集團公司首次獲得此項榮譽。另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
◆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各1項,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
◆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北斗二號衛星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其中,作為北斗二號衛星工程六大系統中的兩大關鍵系統——北斗導航衛星和運載火箭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制。另外,以集團公司為主實施的嫦娥三號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集團公司另有兩項牽頭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一項牽頭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3 //
2013年4月26日,我國成功發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首星高分一號。至2016年8月,共發射4顆高分專項衛星,高分二號標志著我國民用遙感衛星跨入亞米級時代,高分四號是世界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分辨率光學成像衛星。
// 4 //
2013年6月11日~26日,搭載著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并順利返回著陸。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進行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并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 5 //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發射成功。15日,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全面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
▲ 嫦娥三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及月面巡視勘察
// 6 //
2014年12月7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和巴西聯合研制的地球資源衛星0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第200次發射,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完成雙百次宇航發射的國家。
▲ 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 羅驍 攝
// 7 //
2015年12月17日,我國成功發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
// 8 //
2016年8月16日,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8月9日,“墨子號”衛星提前完成全部既定科學目標,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千公里級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
// 9 //
2016年9月15日、10月17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搭載著景海鵬、陳冬兩位航天員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先后成功發射。在軌飛行期間,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并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
// 10 //
2016年11月3日,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首次發射成功。
▲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宿東 攝
// 11 //
2017年4月20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發射。在軌期間,先后順利完成空間站貨物補給、推進劑在軌補加、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多項拓展應用和相關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