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園隧道盾構機始發 京張高鐵全面進入攻堅階段
清華園隧道盾構機始發 京張高鐵全面進入攻堅階段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7-11-07
11月6日上午11時16分,由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四局承建的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天佑號”盾構機正式掘進,標志著京張高鐵建設全面進入攻堅階段。
“天佑”號盾構機始發
清華園隧道是京張高鐵的控制性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從北京北站引出后,將從地面迅速轉入地下,變身“地鐵”,穿行6020米,再轉出地面繼續向北飛馳,沿原京包鐵路線掘進,避開了北京北站至北五環這段地面交通最繁忙的路段。
該隧道為單洞雙線盾構隧道,管片外徑為12.2米,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直徑的盾構隧道,穿越10號線、12號線、15號線3處地鐵、7處重要城市道路、88條重要市政管線,整個隧道與地鐵13號線并行,是目前國內位于城市核心區域,穿越地層最復雜、重要建筑物最多的國鐵單洞雙線大直徑盾構高風險隧道。
“采用盾構施工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既有道路、管網、人行天橋、公交站臺等基礎設施的破壞,減少建筑拆遷和對市民、社區正常生活的干擾,還能夠減少后期高鐵運營對周邊環境的噪音污染。”中鐵十四局京張項目總工程師陳爽介紹。
盾構施工的優點也給建設者帶來了挑戰和考驗,施工難度增大。項目副總工程師劉磊說,“盾構掘進過程中將遇到長達2400米的全斷面卵石層,對刀具的磨損非常嚴重”。
為此,中鐵十四局集團采購了2臺世界最先進的泥水平衡盾構機,具備常壓換刀功能,可以攻克砂卵石地層對刀具的磨損難題。同時,周邊重要建筑物對沉降控制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并行的13號線岔道區對沉降要求控制在1毫米以內。施工人員將采用可視化透明施工技術,提前模擬施工工況,不斷對比、修正施工參數;采用自動化監控量測,時刻掌握隧道和周邊構筑物的實際變形情況,確保施工安全。
京張高鐵全線長174公里,共設10座車站,是目前世界上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穿越高寒和大風沙地區的高速鐵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將成為北京至西北地區快速通道和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設計建成通車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獨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用“人”字形設計方案破解了巨大的施工難題。為紀念詹天佑,清華園隧道盾構機以“天佑號”命名,意在繼續發揚百年京張精神,不斷創新,爭創精品工程。
據悉,京張高鐵預計2019年底全線通車,建成后北京至張家口最快運行時間將從3小時12分縮短至50分鐘,并實現智能化技術全面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