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研發生物航煤首次跨洋飛行圓滿成功
中國自主研發生物航煤首次跨洋飛行圓滿成功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7-11-22
北京時間2017年11月22日02:11,美國中部時間2017年11月21日12:11,加注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空煤油的海南航空HU497航班波音787型客機,跨越太平洋,平穩降落在美國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這標志著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1號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業載客飛行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繼2013年技術驗證試飛、2015年國內商業航班首次應用飛行之后的又一創舉,表明我國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更加成熟,是中國石化攜手民航業落實中央“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成果,對我國生物質能源研發應用和綠色航空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用于跨洋商業載客飛行的生物航煤由中國石化下屬鎮海煉化公司生產,以餐飲廢油為原料,并以15:85比例與常規航煤調和而成。11月21日12時,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產品加注到波音787型飛機上,11月21日14時31分,由海南航空總裁、本次航班機長孫劍鋒駕駛的這架“綠色”航班由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起飛,共搭載186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航班全程6100海里,飛行11小時41分。飛行結束后,孫劍鋒表示,氣候變化已成當今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也已成為當今時代發展必然選擇。海航再度聯手中國石化、波音,執飛國際航線生物燃料航班,順利抵達芝加哥,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司司長徐超群表示,生物航煤是全球航空燃料發展的重要方向,發展綠色可替代清潔能源,推動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生物航煤的研發和應用,是我國切實打造綠色低碳航空的一次重要創新。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是中國民航局適航批準的首個生物航煤產品的跨洋應用,飛行成功標志著我國在生物航煤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應用方面取得又一個重大突破。希望中國石化繼續做好生物航煤的研發和應用,進一步推動生物航煤的商業應用。
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表示,中國石化在生物質燃料的研發應用方面始終走在國內前列,自主研發的1號生物航煤更是代表了我國生物質燃料研發應用的最高水平。生物航煤低碳環保,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還有可能改變餐飲廢油流向餐桌的扭曲走向,探索其并變廢為寶的綠色通道,意義重大。下一步將繼續在中國民航局的指導下,同各方合作,實現生物航煤產品價值鏈的合作共贏,為共同的藍天綠水做貢獻,為人民的美好生活加油。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產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櫚油、麻風子油、亞麻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微藻油、餐飲廢油、動物脂肪等。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在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可減少50%以上。
2006年,中國石化啟動生物航煤研發工作。2009年,中國石化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航煤生產技術。在此基礎上,2011年9月,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在下屬生產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業示范裝置及調和設施。2011年12月,該裝置首次生產出合格生物航煤。2013年4月24日,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橋機場由東航成功完成技術試飛,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后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家。2015年3月21日,中國石化1號生物航煤由海航執飛上海至北京首次商業飛行成功。
中國石化生物航煤將加快藍天減排步伐。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已經提出了國際航空碳抵消機制的建議。對于航空業來說,生物航煤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之一,可以實現自2020年起碳中和增長。中國民航局出臺的《民航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行業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與二氧化碳排放五年平均比“十二五”下降4%以上,行業運輸機場單位旅客吞吐量能耗五年平均值較“十二五”末下降15%以上。1噸石油基航煤排放3.2噸二氧化碳,我國目前的航煤消費量約3000萬噸,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每噸生物航煤至少減排30%,一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3300萬噸,相當于植樹近3億棵、近200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
中國石化生物航煤生產技術適應的原料范圍廣泛,不但可以用菜籽油、棉籽油、棕櫚油、酸化廢油、微藻油、FT合成油等為原料,還能以餐飲廢油為原料,解決了餐飲廢油科學、合法、高效應用的難題,走出了一條餐飲廢油資源化綠色應用的新路。中國石化將進一步拓展生物航煤原料來源,持續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為航空業減排增效提供可靠的油品解決方案。
中國石化在生物質燃料的研發應用方面始終走在國內前列。下一步,中國石化將統籌利用國內國外生物質資源和市場網絡,與各航空公司繼續深入合作,推進生物航煤的商業化應用的同時,繼續加強與國內外優勢企業合作,積極發展非糧生物燃料,加快推進先進生物燃料示范。到2020年,成為國內先進生物燃料行業領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