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年內將執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年內將執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2-28
今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麾下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將執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續寫人類海上發射史。
2018年長十一將執行5次發射,其中的海上發射任務為我國運載火箭海上“首秀”。
長十一火箭總指揮楊毅強介紹,2018年長十一火箭計劃執行“4+1”的發射計劃,包括4次陸上發射和1次海上發射。其中,4次陸上發射均是面向民營衛星公司的“全商業”發射,滿足小衛星的多樣化發射需求;海上發射將是我國運載火箭的海上“首秀”,進軍新的服務領域將進一步滿足低傾角軌道衛星的發射需要,進一步提高火箭的任務適應性。
“長十一火箭有強大的快速響應能力和相對低廉的價格,在商業航天的領域內,可以向市場提供更完善到位的服務。”楊毅強介紹。
近年來,近赤道、低軌道傾角衛星的發射需求日趨旺盛,長十一火箭“出海”優勢明顯。在臨近赤道的地方發射這類衛星,不僅能節省衛星調姿變軌的燃料,還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的力量,為火箭省力,或讓火箭能夠運載更重的衛星,最終實現降低發射或衛星運營成本的目的。在我國,即使是最南端的文昌航天發射場也在北緯19度。對于一些5度甚至更小傾角的發射任務,可選擇在赤道附近的海上發射,從而填補我國火箭進入空間能力的空白,提供更豐富的商業發射服務。
不過,海上發射也對火箭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洋之中補給能力有限,火箭的測試發射工作越簡捷越好;在發射時,還要面對海面的晃動和高溫熱流的引導等問題,需要運載火箭采用合適的控制與發射方式。作為我國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長十一火箭具備靈活發射、快速響應等一系列優勢,可滿足要求海上發射的要求。此前,俄羅斯、美國、烏克蘭、挪威等國共同出資成立的海上發射公司(SeaLaunch)曾提供過海上發射服務。但受國際關系和該公司重組等因素的影響,自2014年后沒再發射。因此,長十一火箭的海上首秀,不僅在中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中也具有重要意義。
什么樣的火箭才算是優秀的商業火箭?
要回答這個問題,客戶最有話語權。湖南天儀研究院是長十一火箭的“老客戶”,目前,研究院已有3顆小衛星先后由長十一火箭順利送入太空。合作中,令天儀研究院首席技術官任維佳感受最深刻的,是長十一火箭團隊越來越清晰的商業化思路和真誠服務的“用戶視角”。例如,雙方首次合作發射時,衛星狀態不清楚,火箭隊伍隨即增加了監控相機,隨后一次發射中,衛星團隊通過視頻在第一時間就掌握了衛星的釋放狀態。
“長十一火箭團隊嚴謹務實,恰是基于此,第一次合作成功后,我們很快敲定了第二筆合同,并且迅速達成了后續合作意向。”任維佳介紹,未來3年,長十一火箭將為天儀研究院發射約30顆衛星。
長十一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今年上半年,長十一火箭將為珠海歐比特公司提供“一箭五星”發射,完成一個軌道面衛星的組網,這將是長十一火箭首次為民營衛星公司開展組網發射服務。與此同時,隨著今年年初“一箭六星”拉開了長十一火箭密集發射的序幕,火箭團隊也在大力推進形成小衛星發射的規模經濟。
長十一火箭團隊還有更遠的目標——形成“規模”,形成“系列”。“提升火箭的運載能力是一個重要的發力點。”金鑫介紹,火箭團隊將研制更大規模的商業型固體運載火箭。
讓發射周期不超過72小時,力爭形成低軌運載能力覆蓋2噸的固體運載火箭系列,“專車、拼車、順風車”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模式也將為小衛星用戶提供更經濟、更貼心的發射服務。
【責任編輯:駱秧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