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山隧道平導貫通 創下國內隧道獨頭掘進新紀錄
當金山隧道平導貫通 創下國內隧道獨頭掘進新紀錄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4-03
近日,由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七局承建的全國在建最長單線、單洞、單面坡隧道——敦(煌)格(爾木)鐵路甘肅段當金山隧道平導勝利貫通,向隧道正洞全面貫通及全線通車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并創下了國內隧道獨頭掘進8528米、高原施工最難通風的新紀錄。
當金山隧道正洞全長20.1公里,被稱為“高寒、高原、高危、高難”的“四高”隧道,是敦格鐵路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如何在最大埋深780米的獨頭掘進隧道里解決通風排水難題?自2013年建設伊始,一場大規模、長期性的供氧“動脈搭橋術”便陸續拉開帷幕。“我們多次邀請國內通風專家開展科研及方案討論,研究制定了‘三階段通風法’,通過8臺大功率風機采取獨頭通風、接力通風等手段暢通輸氧管線,創造了國內高原隧道最難通風的記錄,尤其在鐵路隧道施工中首次探索使用了無人下井、安全系數高、施工速度快的‘反井法’建設442米深通風豎井,取得了良好的通風效果。”該項目指揮長張開新自豪地說。為了提高排水效率,綜合坡率達到10.98%的2號斜井共設置了7級泵站,相當于將水垂直抬升了286米。
該隧道穿越了國內最長的F5區域斷層825米和1900米長的大變形段落,云母石英片巖廣泛散布,地質條件相當復雜,被建設者們稱為“酥心餅干”。該項目依據“快挖、快支、快封閉”的施工理念,使用超前水平地質鉆鉆芯取樣與地質雷達相結合的方式對隧道前方狀況進行檢測,以弱爆破和機械開挖兩種工藝減少對圍巖的擾動,并且布置了圍巖監控量測點,確保圍巖變形量在允許范圍內。
“平導是隧道施工大動脈,所有的機械設備、施工人員合理有序地通過,是保障安全、提高施工效率的重點”,該項目二分部經理常立柱介紹。隧道內合理布設了緊急避險島、錯車道、調頭洞等,并且通過直通掌子面的監控隨時掌握洞內車輛位置和動態,為每名進洞人員配備對講機,以“人工+智能”的方式對洞內施工進行統一調度。作為鐵路總公司第一個全面推廣采用機械化配套施工的特長隧道試點工程,以“打造高原單線鐵路特長隧道施工樣板”為目標,該項目從鉆孔到襯砌施工全部實現機械化,單從采用濕噴機械手來說,單作業面就可以節省12個勞動力,縮短班組循環時間2小時,實現了低強度、低風險、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標。
據悉,敦格鐵路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心線上,全長約616.79公里,是溝通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四省區的一條最便捷通道,也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交通大動脈,將與庫格鐵路相交匯一并成為西北通向中亞的第二條國際大通道,對拉動沿線經濟發展、優化鐵路網布局、加強民族團結、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駱秧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