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央企建設者】之八:讓那若爾油田的”布爾什維克”王巖峰
【一帶一路央企建設者】之八:讓那若爾油田的”布爾什維克”王巖峰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4-11
3月30日,哈薩克斯坦西北部的讓那若爾油田前一天夜里下起了雪,氣溫只有零下一攝氏度。中油國際中亞公司阿克糾賓項目副總工程師兼現場作業部經理王巖峰起床后,冒著飛舞的雪花趕向油田生產現場。他惦記著附近北特魯瓦油田水平井H842的酸化壓裂施工,還想看一下7905井完鉆后的交井準備情況。
這已是王巖峰來到哈國的第15個年頭。這位技術精湛、管理嚴格、待人寬厚的中國石油人,贏得了項目全體員工的尊敬,并被哈方員工稱為“油田現場的布爾什維克”。
王巖峰
男兒立志報家國 植根異域大油田
哈薩克斯坦油氣資源豐富,阿克糾賓項目是中國石油在中亞地區獲得的第一個油氣合作項目。2003年,30歲的王巖峰剛剛獲得俄羅斯古勃金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鉆井工程碩士學位。他有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又有留學的背景、精通俄語的優勢,正是公司充實在哈力量的有力人選。入職阿克糾賓公司后,王巖峰就深刻認識到阿克糾賓項目對中國石油“走出去”戰略成敗的關鍵作用。男兒當立志報國,他暗自下決心要在這里干出一番事業。
當時的哈國阿克糾賓公司長期生存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內部管理混亂,負債累累,處在破產的邊緣。2007年到油田現場工作以后,王巖峰與中方、哈方同事一起整章建制,制定油水井作業規章制度,主持開展新井開鉆驗收工作,從根本上確保了油田鉆井生產安全、優質、高效。從2010年起,油田現場鉆井事故、復雜率從14.2%降低至5%以下。在他擔任部門經理后,嚴把施工質量關,完善修井、測錄井操作規程,在修井、測錄井隊伍中更加嚴格地實施開工驗收制度,全面順利完成了各項施工任務及井控工作。
王巖峰在壓裂現場組織召開總結會
科技領航破難關 石油史冊樹豐碑
阿克糾賓公司轄讓那若爾和肯基亞克兩個油田,肯基亞克油田又包括鹽上與鹽下兩個油藏。讓那若爾油田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發了,已臨近衰減期,設備陳舊老化;肯基亞克鹽上油藏1966年開發,也已進入衰減期。而肯基亞克鹽下油藏深埋在地下4500米處,上面覆蓋著3000米以上的巨厚鹽巖層,巖層中夾雜著無法測知的高壓氣層和水層,加之鹽巖易碎,油井在氣壓和重力的作用下極易塌陷。為開發它,蘇聯先后鉆探了42口井,40口報廢。這之后的20多年,再也沒有人愿意問津這個鹽下油藏。
王巖峰被分在公司的鉆采部鉆井科,“從進公司工作起,參與的就是公司對肯基亞克鹽下油藏開發的多項技術攻關。”
他說的肯基亞克鹽下油藏正是談判時哈國送給中石油的那個“添頭”——這個油藏有上億噸儲量,至少可以達到每年200萬噸的產能。可是那個油藏在地下4000多米,中間3000多米是鹽巖層,地層可鉆性差,每天可能只能鉆十幾米,這樣鉆井周期會特別長,而且地下壓力太大,很容易就發生井噴。鉆井成本高,風險也很大。
然而,這個世界級的開發難題,并沒有阻擋中石油人探索的腳步和開發的決心。2000年開始,公司從國內調集了優秀的鉆井、開發等各方面的專家,進行多專業、多學科聯合攻關,系統研究,形成了一套高效開發配套技術。王巖峰也一直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為這一套技術的推進添磚加瓦。
王巖峰與哈方員工親切交流
2010年,他參與的鉆井提速項目,使肯基亞克鹽下油田建井周期平均縮短71天,平均單井節約鉆井費用128.5 萬美元,現已推廣應用30余口井,總計節約4000多萬美元。在2012年,他和施工的技術專家一起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完成了肯基亞克鹽下8309雙分支水平井的施工,該井是中石油海外第一口套管完井的雙分支深井水平井,同時也是哈薩克斯坦的第一口,實現了在肯基亞克鹽下“三高”油氣田的鉆井技術突破。
2012年,他和施工的技術專家一起成功完成了肯基亞克鹽下8309雙分支水平井的施工,這是中石油海外第一口套管完井的雙分支深井水平井,實現了在肯基亞克鹽下“三高(高壓、高氣油比、高含硫化氫)”油氣田的鉆井技術突破。
2013年,他組織完成了5147、4061兩口應用地質導向技術水平井的現場施工,這兩口井的產量是同區域直井產量的3倍以上。
2016年,他組織了應用旋轉地質導向技術、連續油管拖動噴砂射孔酸壓技術的長水平段鉆采一體化水平井的現場施工……
王巖峰在現場指導工作
一片丹心向石油 再苦再累也無怨
“當你深愛你的事業時,再苦再累再險,也會心甘情愿!”回首在阿克糾賓項目的15載歲月,王巖峰如是說。
2012年1月21日,正是中國農歷的臘月廿八,春節的前夕,許多中國員工都選在這個時期休假回國與家人團聚。王巖峰不記得這是自己在哈國度過的第幾個春節,卻記得那天深夜,肯基亞克鹽下油田8036井發生了井涌。高壓油氣在放噴點火作業中瞬間噴出,橘黃色的火焰沖出數十米,將零下三十多攝氏度冰冷的空氣化作一團團白霧。
王巖峰立刻召集人員分析井涌發生原因,和現場施工人員確定了搶下鉆具進行壓井的緊急方案,邊配備重泥漿邊關井觀察。先放出井口聚集的天然氣,井口見泥漿后,改用節流管匯控制井口壓力,通過液氣分離器進行循環壓井,泵入配比好的重泥漿。因為春節已近,壓井作業的人員難以充足調配,王巖峰就親自參與具體操作,和同事們一起五天五夜吃住在井場,重復著觀察、配備泥漿、下鉆具等流程作業,直到把躥出地面的“惡魔”壓回了地下,在大年初二8036井恢復了正常生產。
王巖峰與同事們利用業余時間植樹,綠化環境
2016年9月王巖峰參加了阿克糾賓項目A級安全隱患7031A井的治理。該井只有鉆具90米,下部500多個大氣壓的氣柱頂著致密砂塞上行,依靠封井器強行卡住才沒有飛出井口。該井情況罕見,井控風險和安全風險極高,基本沒有可借鑒的處理經驗。他在該井隱患治理過程中,積極參與方案的制訂和實施,組織協調工具和設備。經過一個多月的連續奮戰,隨著一聲轟天巨響和騰起的二三十米高的火焰,該井泄壓成功,保障了這口井安全生產和公司的上產穩產。
王巖峰常說,“共產黨員就要無條件地服從生產需要。”2008年至2009年,由于簽證問題,公司大部分中方監督及作業部人員滯留國內,油田現場生產力量嚴重不足。為了使工作順利運行,王巖峰精心組織,親自在現場施工,把關重點工序,連續在條件艱苦的讓若爾油田現場工作近5個月,確保了公司三個區塊39部鉆機、16部修井機的安全、平穩作業,為中哈方員工大家做出了表率,被當地員工尊稱為油田現場的“布爾什維克”。
【責任編輯:駱秧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