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臺套隧道智能化注漿裝備研制成功
國內首臺套隧道智能化注漿裝備研制成功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7-25
7月21日,國內首臺套隧道智能化注漿裝備在鐵建重工長沙第二產業園研制成功。該設備在國內首次集上料、稱重、制漿注漿、稱重計量、控制系統等于一體,具有自動規劃、自動配漿、自動注漿、自動計量、自動清洗、數據交互等六大功能,在施工中具備智能化程度高、作業效率高、施工質量好的性能優勢。
長期以來,我國隧道施工領域缺少專業的注漿設備,沒有成熟的注漿工藝,注漿過程監管不到位,隧道施工普遍存在“盲注”現象,注漿注不進,注漿效果不明顯,造成掌子面開挖時時常出現冒頂和坍塌現象,圍巖沒有更好的自穩能力,直接影響施工工期和運營安全。
智能化注漿裝備是軟弱圍巖和涌水富水隧道的克星,通過高壓注漿泵將漿液注入巖層,完成隧道圍巖的止水、加固,讓隧道更加堅固,讓水停留在隧道之外。
智能化注漿裝備全長30余米,由底盤、粉料單元、注漿單元三部分組成。在演示試驗中,根據智能型鑿巖臺車鉆孔地質數據,自動完成注漿規劃,自動按照配比制漿,自動按照規劃數據注漿,自動計量并生成注漿日志,注漿完成后還可以自動清洗。
“自動化、可視化、信息化”是注漿設備的智能化特征。該設備既具備注漿施工過程的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功能,也使注漿過程、注漿結果可視化,同時還實現了數據自動采集、存儲、傳輸、分析、交互等大數據信息化管理。
智能化注漿裝備就像是一個全科醫生,它可以針對不同的地質開出不同的處方,基于地質大數據實現自動匹配注漿參數,精確控制注漿過程,實現注漿數據可查,注漿質量可控。
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實施,軟弱圍巖、巖溶發育等不良地質隧道工程數量也越來越多,智能化注漿裝備的研制對提高隧道施工效率、保證施工安全、保護自然環境提供了全新的技術裝備支撐。
【責任編輯:姚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