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江公鐵第一隧”武漢長江公鐵隧道正式通車
“萬里長江公鐵第一隧”武漢長江公鐵隧道正式通車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10-09
國慶期間,中國鐵建所屬鐵四院設計的“萬里長江公鐵第一隧”——武漢地鐵7號線三陽路長江隧道通車運營,意味著繼2號線、4號線、8號線后,武漢有了第4條穿越長江的隧道。乘坐7號線,武漢市民從漢口三陽路站到武昌徐家棚站,經由武漢長江公鐵隧道,用時4分10秒,就能穿越長江。
武漢地鐵7號線三陽路公鐵越江隧道,總長4.66公里,是世界上首條已建成的公鐵合建盾構隧道,曾走進央視《超級工程Ⅱ》紀錄片,被譽為“世界級越江隧道”。
世界級的工程也對應著世界級的難度:總重量達到4400噸左右的盾構機,全長達到了創紀錄的167米;隧道斷面達到195平方米,是國內首條穿越長江地鐵——武漢地鐵2號線的6倍多;隧道挖掘出來的土方約有100萬立方米,出土量相當于建造一座上海金茂大廈的建筑體量;1360米長的“泥巖+礫巖”復合地質讓盾構機舉步維艱,最慢時掘進速度僅為每天1環,長度只有2米。特別是在長約1360米的地下范圍內,同時分布著強度極高的礫巖和黏性極大的泥巖,兩者如同“鉆石層”和“年糕團”。
經過建設單位、設計、施工等單位的齊心協力,今年4月20日,三陽路長江公鐵隧道右線盾構成功攻克了“粘糕層”和“鉆石層”交錯的不良地層,實現勝利接收。
三陽路隧道分3層布置,上層布置道路隧道排煙道,中間層布置3條行車道,下層分為3部分,中間為軌道交通7號線區間,一側為公軌共用的疏散通道,另一側為地鐵排煙道及道路隧道管線廊道。肩挑公路地鐵,手牽武昌漢口,這一世界級越江隧道,必將有效緩解長江二橋、長江公路隧道的過江通行壓力,進一步突破大江大河的阻隔。
“這一公鐵合建方式,驗證了超大直徑盾構施工方案在實踐中的可行性、經濟性,不僅施工過程安全可控,而且一次性完成公路和地鐵建設,大大節約單獨建橋或建隧的成本。”鐵四院城地院副總工程師孫文昊說。
三陽路越江隧道,為集約利用過江通道資源和城市地下空間提供了一個新思路。該項目的建設,進一步鞏固了鐵四院在水下隧道設計領域的領先地位。在其示范效應下,目前鐵四院設計的首條穿越黃河的濟南黃河隧道也采用了公鐵合建方案。
【責任編輯:姚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