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國企軌跡④】創新不斷的移動通信 40年我們一同見證
【改革開放40年·國企軌跡④】創新不斷的移動通信 40年我們一同見證

文章來源: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10-16
編者按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要總結經驗、乘勢而上,在新起點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為推進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40年來,廣大中央企業在改革開放的征途中披荊斬棘、風雨兼程、一路高歌。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改革開放40年·國企軌跡”系列報道,敬請關注。今日推出第四篇《創新不斷的移動通信 40年我們一同見證》。
彈指一揮,40年改革開放歷程,波瀾壯闊;撫今追昔,40年輝煌歷史巨變,驚艷世界。
曾經,我們技術落后,網絡匱乏,尋常百姓通信基本靠吼;如今,我們產業騰飛,網聯神州,隨時隨地就能上網暢游。
從神州第一波到紅籌第一股,再到全球最大4G網、全球最大物聯專網……正是堅持改革開放的道路,中國移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為綜合實力全球領先的電信運營商,成功將信息通信從少數人享有的稀缺資源,變成惠及全球1/5人口的一流公共基礎設施,并以此帶動數字化創新,成為支撐經濟發展、改善社會民生的重要引擎,成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中堅力量。
技術突破、網絡深耕、業務創新、服務創優、保障有力、責任在心……正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中國移動人奮斗不息、創新不止,攜手各界伙伴讓移動寬帶網絡飛上天、潛入地、走天涯、遍海角,讓繽紛信息應用影響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輻射到與信息相關的各行各業,滲透到社會發展的各個角落,在給百姓帶來美好信息生活的同時,也推動了人們思維觀念和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
技術突破,緊牽“牛鼻子”
移動通信是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是全球科技創新和國家競爭力的戰略必爭高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的發展過程。2005年全球掀起4G標準競爭熱潮,在工信部等政府部門的組織協調下,中國移動聯合產業各界克服技術、產業、組網、測試、組織機制五大困難,突破重大核心技術,提出并主導TD-LTE國際標準,實現了全產業鏈的群體突破,并在全球廣泛應用。截至目前,中國移動4G基站數已近200萬,覆蓋中國99%的人口,服務6.9億4G客戶,全球已有58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111張TD-LTE商用網絡。當前,5G發展已到關鍵節點,中國移動聯合產業伙伴緊牽“牛鼻子”,積極推動5G關鍵技術研究、標準完善和端到端產業成熟。
1987 年11月18日,在全國第六屆運動會召開前夕, 原郵電部部長楊泰芳在工程開通儀式上撥通移動電話
1994年10月25日,在中國國際通信設備技術展覽會上,原郵電部部長吳基傳打通GSM電話
2009年,3G牌照發放。中國移動鄭重作出“不換號、不換卡、不登記”的“三不”承諾,全力推動TD商用
2010年4月15日, 由中國移動建設的全球首個TD-LTE演示網在上海世博園開通
2012年3月30日,浙江移動在全國率先開通4G體驗網絡,并在杭州B1公交車上推出4G免費體驗
2018年9月17日,在東風公司技術中心園區內,駕駛員坐在室內遠程駕駛艙,通過中國移動5G試驗網遙控無人駕駛車輛,完成了松手剎、踩油門、打方向、加速、減速、轉向等操作,如科幻大片再現
精品網絡,上天入地
移動人骨子里都有個執念,網絡質量就是生命線!網絡不僅要覆蓋廣,還要覆蓋深、覆蓋厚,質量優、速度快!
在加快網絡布局的同時,中國移動在“更廣、更深、更厚、更快”上下足了功夫,積極采用全球領先技術,加快網絡升級步伐,大幅提升網絡質量,完善用戶體驗。
科學謀劃,啃下一個個覆蓋“硬骨頭”;高層樓宇、地下空間、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過山隧道、跨海橋梁、邊陲海島……攻堅戰的號角一次次吹響,移動基站“上天入地”、漂洋過海。
創新突破,攻下一座座技術“新高峰”;4G、5G、大數據、人工智能……面對用戶不斷攀升的移動互聯需求,網速還需再快些、更快些,覆蓋還需再好些、更好些。
如今,中國移動已建成超過340萬個基站的全球最大移動通信網絡,總連接數達14.25億,其中移動連接超9億、有線寬帶連接1.35億、物聯網智能連接3.84億。
2001年,四川涼山拖烏溝移動基站開通,手機終于有了信號,村民們高興得像過節一般
2002年,貴州偏遠山區的移動基站建設還少不了“毛驢運輸隊”,有些崎嶇山道,運送設備只能靠移動員工手抬肩挑
2011年11月30日,中國移動在“海峽號”客輪航線首航中,實現全程手機和WLAN信號覆蓋,移動信號跨越海峽兩岸
2016年11月20日,中國移動懸崖村4G基站順利開通
為提升京滬高鐵網絡質量,中國移動技術人員在38℃高溫下,像“蜘蛛俠”一樣攀爬到50米高的鐵塔頂部安裝設備
2013年6月,TD-LTE登上珠峰,雪域高原邁進4G時代
2014年4月16日,中國移動4G網絡登上萬米高空,乘客在機艙里就能上網沖浪
2010年5月,中國移動南沙永暑礁基站開通。如今,中國移動已在三沙開通30余個2G/4G基站,其中西沙7個人居島嶼實現4G全覆蓋,南沙群島7個島礁實現移動信號全覆蓋
ZONG成為巴基斯坦通信行業的一張名片。目前,中國移動已在“一帶一路”沿線鋪就了陸路海路并進的信息高速公路
服務升級,從不停歇
服務9億用戶,很不容易。
根據最新的統計,截至2018年8月,中國移動用戶總數達到9.1億。
從第一個用戶到1億到9.1億,中國移動在追求為客戶提供滿意服務的道路上從未止步。
無論是在高原之巔,還是海島之遠,有中國移動營業廳、營業員;無論是“非典”肆虐,還是奧運保障,中國移動服務不缺席;無論是在城市鬧區,還是田間地頭,中國移動把服務送到用戶身邊。
中國移動提出“客戶為根,服務為本”,致力于將服務做精、做細、做優。
遍布全國的實體營業廳,方便快捷的網上營業廳,24小時在線的10086,還有營業廳客戶端、微信營業廳,全方位的服務渠道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溝通從心開始,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
中國移動10086為客戶提供24小時服務
2003年在“非典”肆虐的特殊背景下,中國移動開通1860客戶專線
中國移動營業廳員工幫助行動不便的客戶
岡仁波齊峰腳下的塔爾欽鎮海拔4700多米,其美多吉和邊巴卓瑪經營的移動“夫妻店”為牧民提供服務
移動員工向用戶悉心講解家庭寬帶、網絡電視的使用技巧
中國移動營業員在珠峰大本營為客戶調試手機
業務豐富,任你選擇
一個簡短的問題:中國移動有多少種業務?相信最資深的員工、最有資歷的老用戶也答不上來。
換一個問題:你用過中國移動多少種業務?這個簡單,語音通話、短信、數據流量、寬帶、彩鈴、手機郵箱、飛信、國際長途、WLAN 、VoLTE……數不過來。不僅僅是日常接觸的業務,在看不到的地方,中國移動為社會運轉、企業生產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化應用。
共享單車靠中國移動物聯網做到遠程管理,智能水表借中國移動網絡傳輸數據實現遠程抄表,12582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農業信息服務,運輸定位調度讓物流企業實現對車、貨、人的實時監控調度……
從語音到短信、數據流量、光寬帶、物聯網,中國移動提供的業務實現了從單一到豐富、從個人到企業、從人與人溝通到物與物連接的轉變。
更豐富的業務類型,更突破想象的業務設計,還在未來。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手拿“大哥大”代表前沿、代表時尚
借助中國移動提供的信息產品,醫護人員正通過患者佩戴的“電子腕帶”采集健康信息
2018年9月19日,國內首條5G自動駕駛道路開放,5G自動駕駛正在實現
移動寬帶電視為用戶帶來在線學習、游戲、娛樂等豐富的應用場景
2018年,在浙江溫州市民之家,市民向智慧政務機器人咨詢相關業務問題
重大保障,砥柱中流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對外交往不斷擴大,神州大地上盛事連連。每逢國家重大活動,中國移動始終保駕護航。無論是每年一度的全國“兩會”,還是規模宏大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盛典;無論是異彩紛呈的奧運盛會、世博盛會,還是萬眾矚目的全運會、亞運會;無論是“嫦娥二號”奔月、“神八、神九吻天宮”,還是“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天舟一號”發射;無論是全球關注的G20峰會、“一帶一路”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還是令中外矚目的黨的十九大會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所有大事、要事背后,都有中國移動員工忙碌的身影。每一次重大活動的成功通信保障,都是中國移動無數團隊精心設計、反復推演、無縫保障的結果。數十個版本的預案,上百次專項演練,7×24小時值守……
2008年,北京奧運贏得“無與倫比”的贊譽,中國移動向北京奧運提供了奧運會歷史上技術最先進、業務最豐富、服務最周到的通信服務
2010年,TD-LTE自主科技之光點亮上海世博會
2016年9月,中國移動圓滿完成G20杭州峰會各項保障任務,中國移動浙江公司成為唯一獲得“G20峰會服務保障先進集體”稱號的省級通信運營商
2017年9月,中國移動全力做好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通信保障工作
2018年9月,中國移動圓滿完成中非論壇通信保障任務
危難時刻,沖鋒在前
改革開放40年來,中華民族經歷無數滄桑,在無情的自然災害面前,在人民最需要通信的時刻,中國移動人毫不遲疑,毫不退縮,毫不畏懼,冒著生命危險,流血流汗,爭分奪秒地為災區人民架起了生命的橋梁。中國移動人始終胸懷大局、心系國脈,始終沖鋒在前,忠于職守。從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到雅安地震、舟曲泥石流;從抗擊南方特大洪災、冰凍雨雪災害,到迎擊高溫烈日烘烤、臺風暴雨侵襲;從抗擊SARS到抗擊甲型H1N1流感……中國移動應急通信保障人員總是沖鋒在前。“險情就是命令”“人在通信在”已成為中國移動人的座右銘;“領導指揮靠前”“黨員沖鋒在前”已成為中國移動人的自覺行動。鐵肩擔重任,丹心譜華章。改革開放40年來,哪里有危難,哪里就有移動人的身影;哪里需要通信網絡的保障,哪里就有移動人的堅守。
2008年冰凍災害,中國移動維護人員在貴州山區清除基站積冰
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發8.0級強震。向震區進發,誓保通信生命線!成千上萬名移動搶險隊員突入震區一線,流血流汗,不辱使命
2010年,甘肅移動江盤基站是舟曲“8·8”泥石流災難中對外通信的唯一生命線,如衛士般守衛著舟曲縣城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發生7.0級地震。道路不暢,他們扛起設備徒步前行;電力中斷,他們堅守油機徹夜發電;余震頻發,他們不顧安危堅守一線
洪水突襲,中國移動搶險隊員奮不顧身跨河布纜
2017年8月,四川九寨溝地震后,中國移動啟動4G無人機高空基站,覆蓋面積可達100平方公里,能24小時不間斷為當地1200個手機用戶提供通信服務
點擊圖片 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姚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