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新能源青海德令哈50兆瓦光熱項目投運 填補我國大規模槽式光熱發電技術空白
中廣核新能源青海德令哈50兆瓦光熱項目投運 填補我國大規模槽式光熱發電技術空白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10-15
10月10日,由中國電建核電公司建設的我國首個大型商業化槽式光熱示范電站—中廣核新能源青海德令哈50兆瓦光熱項目正式投運,成功填補了我國大規模槽式光熱發電技術的空白,使我國正式成為世界上第8個擁有大規模光熱技術的國家。據悉,這是國家能源局批準的首批20個光熱示范項目中第一個開工建設、也是截至目前唯一并網投運的項目,是我國電力行業首個獲得亞洲開發銀行低息貸款支持的電站。
中廣核德令哈光熱示范項目規劃裝機容量100兆瓦,其中本期建設50兆瓦,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戈壁灘上,占地2.46平方公里,相當于360多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采用了槽式導熱油集熱技術路線,配套9小時熔融鹽儲熱,由太陽島、熱傳及蒸汽發生系統、儲熱島、發電島四大部分組成。電建核電公司與北京首航節能公司組成聯合體,承擔該電站最關鍵的太陽島EPC工程。
德令哈項目的太陽島集熱器由25萬片共62萬平方米的反光鏡、11萬米長的真空集熱管、跟蹤驅動裝置等組成,場面浩大、蔚為壯觀。它們就像向日葵一樣,可以跟蹤太陽的轉動,把熱量源源不斷地收集起來。太陽島作為光熱電站的核心,其建設標準要求非常高,該項目太陽島部分由西班牙英赫特安公司和德國SBP公司設計,西班牙Aries公司作為業主工程師進行現場管理。槽式太陽島特點是土建和安裝調試要求高,太陽能槽式集熱器其實就是一種在野外惡劣環境下使用的精密光學設備,施工技術難度大,土建和安裝施工標準要求精確到毫米,挑戰性強,其土建和安裝調試精度要求遠高于核電、火電以及光伏工程。工程建設中,電建核電公司在項目地處高原,海拔高、嚴寒、風沙、高原反應明顯以及全年可施工期短、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施工可借鑒經驗少等困難條件下,全面實施工程建設精細化管理,全力將德令哈光熱電站打造成了世界“光熱之都”的橋頭堡工程。
這座建在“世界屋脊”上的電站,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極端溫度最低的大型商業化光熱電站。面對高寒缺氧的極端天氣,電建核電公司開創了全球在冬季高原低溫環境下成功注油的先例,在突破技術壁壘的同時,更摸索出了適合國內環境的太陽島槽式光熱鏡場跟蹤控制技術,成功在3000米的高原戈壁上建成了這一“超級工程”。
中廣核德令哈光熱項目全部采用槽式導熱油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能實現24小時連續穩定發電,對地區電網的穩定性起到極大的改善作用。德令哈項目于2015年8月主體工程開工,今年6月30日機組實現一次帶電成功。項目年發電量可達近2億度,與同等規模的火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10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4200畝。
【責任編輯:姚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