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國企軌跡⑧】與時代同行——中鋁貴州企業改革開放40年發展紀實
【改革開放40年·國企軌跡⑧】與時代同行——中鋁貴州企業改革開放40年發展紀實

文章來源: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11-14
編者按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要總結經驗、乘勢而上,在新起點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為推進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40年來,廣大中央企業在改革開放的征途中披荊斬棘、風雨兼程、一路高歌。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改革開放40年·國企軌跡”系列報道,敬請關注。今日推出第八篇《與時代同行——中鋁貴州企業改革開放40年發展紀實》。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這40年對于中鋁貴州企業來說,是在消化引進技術中快速發展、在重組改制中跨越騰飛、在轉型升級中譜寫新篇的40年。40年來,貴鋁的每一步發展,始終與時代同行,與共和國的脈搏一起跳動。
今年8月18日,在紀念貴鋁建廠60周年座談會上,中鋁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葛紅林指出:“貴鋁發展史是我國民族鋁工業創業史、奮斗史的一個縮影,從建廠到達標達產,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輝煌發展到低谷調整,無論是什么時期,貴鋁廣大干部員工始終自強不息、拼搏奮進,為我國鋁工業發展和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圖為1981年12月18日,從國外成套引進的貴鋁8萬噸鋁電解生產線部分通電試車
快速發展開新篇
貴鋁在1958年建廠后的20年里,走過了一條異常艱難的發展路子,幾經周折,才先后建成一期電解鋁、三個礦山和氧化鋁一期工程。
1978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貴鋁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當年,國家確定成套引進8萬噸160千安電解鋁先進技術,成為中國電解鋁預焙槽技術的鼻祖。1979年10月,作為國家“六五”期間重點成套引進22個項目之一的貴鋁8萬噸電解鋁工程開工建設;1981年12月,首批26臺電解槽建成通電投產,1982年年底工程全部建成投入生產,貴鋁的電解鋁生產技術裝備居于全國領先水平,產量躍居全國首位。
此后,經過消化吸收和再創造,貴鋁自主創新,成功開發了186千安、230千安電解技術,國內首創生產砂狀氧化鋁,先后翻版建設了電解三系列、技術改造重建了電解一系列、自主研發建起了電解四系列生產線,電解鋁生產技術一度居于全國領先水平。這些技術逐步推廣全國,推動了中國鋁工業的跨越式發展。貴鋁還為國內電解鋁行業培養了大量人才,成為“中國現代鋁工業的搖籃”。20世紀90年代,貴鋁通過自我積累,加快產業升級,先后實施了電解鋁、氧化鋁、炭素等一系列重大技術改造,成為國內知名的特大型鋁聯合企業和貴州工業的一張“名片”。
重組改制再騰飛
2002年,為順應國家股份制改革部署,貴鋁作為主要成員單位參與中鋁公司重組改制,組建為上市的中鋁股份貴州分公司和存續企業貴州鋁廠,掀開了貴鋁發展史上的新篇章。
工廠制向公司制重大歷史性轉變的實現和境外上市,為新成立的貴州分公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改制后的6年里,有中鋁股份作堅強后盾,上市板塊貴州分公司發展快速,氧化鋁、電解鋁、炭素等主要產品產量翻番,銷售額和利潤大幅增長,相當于5年“再造一個貴鋁”,樹立了產品優質品牌,技術創新成果累累,并在國內同行業中率先全面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存續企業貴州鋁廠則堅持“服務主業求生存,配套主業謀發展”,通過改革改制、結構調整、項目開發、轉換機制等舉措,2005年實現了改制后的首次盈利。
把企業當成家,和企業共命運。企業快速發展給了員工成長的空間,也讓貴鋁員工在獲益的同時形成了這樣的觀念,并在2008年抗擊百年不遇冰雪凝凍災害中充分展現。大災面前,貴鋁人戰天斗地,日夜不息。面對突然斷電,貴鋁員工不顧夜黑路滑,從四面八方沖向廠區,人工舀鋁,保障了電解槽安全有序退出,人工盤槽,保住了氧化鋁生產線。中鋁總部、各兄弟單位和地方黨委政府及時伸出援手,使貴鋁僅用69天就完成了800多臺電解槽二次啟動開槽、全系統恢復生產。感天動地的抗凝精神,從此升華成為貴鋁人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然而,接踵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加之國內鋁行業產能
嚴重過剩,以及歷史包袱沉重、體制機制弊端,使貴鋁內外交困,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
在國務院國資委、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中鋁集團的大力支持下,貴鋁迅速調整發展思路,踏上了艱苦卓絕、扭虧脫困的新征程。
銳意改革促轉型
面對困境,貴鋁人堅守夢想,不懈探索。
2013年,貴鋁創造性地提出了“退城進園、退低進高、退二進三”的“三退三進”轉型升級發展戰略,綜合運用“加減乘除”,深化改革創新,全力推動轉型升級發展,在壯士斷腕和脫胎換骨的陣痛中浴火重生。貴州分公司歷經8年虧損,于2016年實現扭虧為盈,貴州鋁廠保持持續盈利勢頭。
“退城進園”強力推進。淘汰落后產能,老廠區氧化鋁、電解鋁生產線徹底停產退出。加快轉型升級,貴州華錦清鎮160萬噸氧化鋁項目、貴州華仁50萬噸電解鋁項目于2015年4月、2017年8月先后建成投產,再造了競爭新優勢,一個升級版的鋁基地初見雛形。2018年,炭素及合金等電解鋁“退城進園”配套項目相繼啟動,升級版鋁基地產業鏈將更加完善。
圖為貴州分公司氧化鋁“退城進園”項目——2015年4月29日,貴州華錦鋁業公司投產
“退低進高”提升品質。將氧化鋁、電解鋁產能轉移上升到產業升級層面,淘汰落后工藝,用先進的技術工藝、先進的管理水平提升競爭力,經營效果大幅改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葛紅林董事長的有力推動下,貴州分公司與民營企業杭州錦江集團合作,采用“央企控股、民企機制運營”模式,推進華錦氧化鋁“退城進園”項目建設,成為央企與民營資本強強聯合、共同打造中國鋁工業新標桿的成功典范。
“退二進三”轉型發展。隨著氧化鋁、電解鋁產能“退城進園”,貴州鋁廠“依托主業求生存、配套主業謀發展”的條件逐步消失。面對困難,貴州鋁廠大膽實踐,積極推進“退二進三”,堅持走市場化、開放型改革之路,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轉型版的新貴鋁。2017年,貴州鋁廠制訂了“雙核雙驅雙一流”戰略規劃,以“工業”+和“城市+”為核心,以創新和資本為驅動,發展工業服務、終端鋁材、現代物流產業配套服務等“工業+”業務,資源開發、旅游文創、健康養老、職業教育、現代物業等“城市+”業務,全面構建“5+3”業務模式,努力打造一流的產業配套服務商和一流的城市綜合服務商,真正將“退二進三”落到實處。
貴鋁的改革改制、轉型升級工作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6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的馬凱同志給予批示,國務委員王勇到貴鋁調研時對貴鋁也給予高度評價。
不忘初心共圓夢
為企業謀發展,為職工謀幸福。40年來,貴州鋁廠黨委始終堅持依靠職工辦企業,堅持從嚴治黨,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全面提升“組織力”,充分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為企業發展把關定向。
明確企業愿景,堅定發展信念。改制上市后,在“一個黨委、兩個行政、獨立核算、分灶吃飯”的新體制下,貴州鋁廠黨委統攬全局,“堅持互動雙贏,建設和諧貴鋁”,明確了天藍、地綠、人和、業興的發展目標。2013年,提出轉型升級、絕地崛起、活力貴鋁、行業爭先的企業愿景,構筑了清晰的“貴鋁夢”。
圖為貴州鋁廠黨委履行“三個決不讓”承諾,開展困難幫扶活動
關心關愛職工,凝聚全員力量。堅持“三個決不讓”承諾,即決不讓一個困難職工子女上不起學,決不讓一個困難職工看不起病,決不讓一個困難職工家庭生活不下去,成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型精準幫扶工作網。2006年至2017年,共幫扶職工19468人(次),使用幫扶資金1388萬元,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每一次重大改革關頭,領導干部帶頭深入一線,解疑釋惑,排憂解難,把黨組織的溫暖送到職工心坎上。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經過60年歲月的沉淀,貴鋁人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處處體現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貴鋁精神,企業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中鋁公司總經理特別獎”“中鋁股份總裁特別獎”“中鋁資產總經理特別獎”等榮譽稱號,貴鋁員工先后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1人、全國勞動模范3人、中央企業勞動模范3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9人、貴州省勞動模范13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貴鋁干部員工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鋁集團黨組的部署,根據葛紅林董事長“快改革、精管理、減問題、多盈利”的要求,重整行裝再出發,做到狀態再好、節奏再快、力度再大、辦法再多,在再造新貴鋁、再創新輝煌的征程上,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努力為中鋁集團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作出新的貢獻。
點擊圖片 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姚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