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三方藥品電子交易平臺交易規模居全國第一
廣東省第三方藥品電子交易平臺交易規模居全國第一

文章來源:廣東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8-12-18
2013年,作為廣東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創新舉措,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在廣東省委省政府和藥品集中采購制度改革專責工作小組的領導和監督下,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發揮了獨立第三方平臺在“惠民、利企、保廉”方面的應有價值。
藥品交易規模穩居全國第一
廣東省第三方藥品電子交易平由省藥交中心負責建設和運營。五年多來,截止11月底,平臺累計實現藥品、醫用耗材和二類疫苗交易突破4500億元,交易規模全國第一;藥品交易價格處于全國低位水平,與省內GPO價格總體基本持平,累計節約藥品采購金額超過283億元。省藥交中心服務公立醫療機構3300多家,醫藥企業20000余家,堅持實施交易“零收費”,堅持三公和規范交易原則,有效激勵廣東藥品交易市場良性競爭,促進產業整合升級。同時,作為全國首家全程電子化操作的第三方藥品交易平臺,廣東省藥交中心在全國首創“在線交易、在線競價、在線結算、在線融資、在線監管”五個在線服務,減少人為操作,對于有效預防醫藥行業腐敗行為發生,營造公正廉潔的藥品交易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省市共建”藥品交易模式競爭力凸顯
今年4月,廣東省藥交中心與佛山市人社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創新“省市共建”藥品交易模式。佛山市人社局依托省平臺開設佛山專區,集中全市醫療機構的藥品需求量,采取“專家談判”和“系統議價”相結合的新模式,實現競價和議價的“雙帶量、雙降價”。9月底,首輪交易結果相比2017年佛山單個醫療機構自行采購結果均值總體降價幅度為11.15%,議價談判藥品平均降幅高達18.45%,這意味著“省市共建”藥品交易模式取得初步成績,也成功樹立了地市依托省平臺開展GPO藥品集中采購的典范。
有關專家認為,“省市共建”藥品交易模式在保障競價品種全省“帶量”采購的同時,又實現議價品種由佛山市組織醫療機構集中“系統議價”,既達到了雙帶量降價的目的,又延續了藥品交易的第三方公立性。這種“省市共建”的合作達成了“省市共贏”,佛山市與省平臺保持制度規則統一、信息系統實時互聯、運行機制規范透明,不僅有利于降低醫藥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保證藥品交易全省統一監管,更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藥品資源配置、價格調節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醫藥企業通過公平競爭的市場手段實現優勝劣汰、優化重組,推動整個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打造國際化的醫藥健康產業交易與服務機構
未來,廣東省藥交中心將繼續立足創新與發展,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全面開啟“準公共性全醫藥交易服務平臺”和“市場化大健康增值服務平臺”兩大平臺建設發展模式,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藥健康產業交易與服務機構,推進我省醫藥采購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健康中國”戰略的全面實施貢獻廣東模式和廣東智慧。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