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石油研發的我國超大型煤氣化技術獲重大突破
延長石油研發的我國超大型煤氣化技術獲重大突破

文章來源:陜西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9-05-08
“五一”前夕,世界首套雙流化床超大型(5000 t/d)粉煤氣化(KSY)技術工業試驗裝置(100 t/d),在非常穩定和全自控無人工干預狀態下,于陜西興平通過陜西省化工學會專家委員會72小時現場考核標定。這標志著我國超大型煤氣化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標定結果顯示,裝置負荷、煤氣產率、有效氣(CO+H2)、煤氣熱值、冷煤氣效率和碳轉化率均達到或優于設計指標。“KSY技術是一種采用干法進料、干法排灰、兩段反應器高效耦合的雙流化床粉煤氣化技術。” 延長石油集團首席煤化工專家、碳氫中心主任李大鵬指出,該技術具有單套裝置處理量大、煤種適應性廣、項目投資少、低耗環保等特點。
這一技術是延長石油集團碳氫研究中心技術研發團隊繼粉煤熱解氣化一體化(CCSI)技術開發成功后與有關方合作并主導完成的又一項重大科技成果。該試驗裝置自2013年開工建設,2016年完成首次投料試驗,至今已開展9次試驗,試燒了陜北及彬長礦區多個煤種,獲取了大量、翔實的試驗數據。通過試驗研究創立了雙循環流化場流化理論,研發了專有的流化床粉煤進料系統、高效精準的氣化劑調控及溫度控制系統、連續減壓排灰裝置等核心技術和裝備,從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高度創新性特征的粉煤氣化工藝技術。
中國石油咨詢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門存貴擔任本次考核組組長。他介紹,標定專家組通過現場查看、DCS后臺歷史數據調閱、實地測量與數據驗證、問詢與答疑、數據計算及討論論證后,一致認為,這項技術中有高度工程創新理念的第一、二氣化反應器的耦合,實現了在兩個不同溫度場、流化場以及固體顆粒在高倍率雙循環流化條件下碳的高效轉化和合成氣的高效產出,為正在開發中的超大型5000噸/天KSY工業化裝置工藝設計包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數據。裝置中提升管反應器、TCD反應器、高效多級旋分、連續減壓排灰裝置、流化床廢鍋、PCD除塵器等專利、專有設備運行良好,在工藝技術上實現了設計理念,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氣化創新體系,其先進性和可靠性在運行中得到充分的驗證。
西北大學化工學院教授、能源化工研究所所長、陜西省化學所所長、本次考核組副組長馬曉迅表示,超大型煤氣化技術的開發是國家在“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提出的重大產業技術任務,雙流化床粉煤氣化技術的開發成功為完成這一任務提供了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