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首條綠色科技示范隧道雙向貫通
廣東省首條綠色科技示范隧道雙向貫通

文章來源: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6-12
6月12日,廣東省交通集團在建的汕(頭)湛(江)高速惠州至清遠段項目(即惠清高速)南昆山隧道順利實現雙向貫通,為2020年項目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惠清高速公路起于惠州市龍門縣龍華鎮,終于清遠市清新區太和鎮,全長125.28公里,為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的“二橫”線——汕湛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是交通運輸部綠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交通運輸部科技示范工程、交通運輸部品質工程攻關行動試點牽頭項目。
南昆山隧道是惠清高速的控制性工程,2017年3月開始施工。作為廣東省首座穿越國家級生態敏感區的隧道,其環境保護要求和施工安全要求都遠超預期,項目建設者從設計之初就計劃將其建成廣東省首條綠色、科技示范隧道。
南昆山隧道由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隧道左洞長4222米,右洞長4148米,為雙向六車道特長隧道。保利長大公司惠清TJ5標項目經理謝兼量介紹,該隧道地處南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嚴控區,環境保護難度大;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風險高,施工技術難度大,穿越多條斷層破碎帶、巖性不整合接觸帶以及溶蝕地層,涌水、突泥災害頻發,日最大涌水量達1萬立方。
面對諸多不利因素,項目業主和施工團隊迎難而上,大膽創新,全過程探索應用技術創新、工藝革新、新材料應用、節能環保等技術,攻關了惠清高速建設的重、難點施工技術。
廣東惠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大偉介紹,建設過程成功應用HSE體系,有效保護工人健康與環境;采用全面質量管理(TQM)體系進行全過程質量控制;創新性提出全面安全管理(TSM)理念體系,并得到成功應用,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應急管理上,首次成立了應急處置快速反應專家團隊,做到技術、安全管理的前瞻性、預見性、科學性、及時性,系統有效解決隧道施工大部分常規風險控制。南昆山隧道建設,攻關應用了一批先進的綠色隧道建設成套技術,做到了資源的100%再利用,實現了取之于路用之于路的資源利用目標。
謝兼量介紹,為保護生態環境,項目探索創新了隧道洞渣綜合利用技術,做到“取之于路,用之于路”,減少占用耕地約150畝。另外,為解決洞內施工、洞渣加工過程中的廢水排放問題,項目引進了成套污水處理設備,做到了施工現場污水“零排放”。
惠清高速在建設過程中,系統性的提出了“生態敏感區長大公路隧道綠色建造關鍵技術”,不僅為打造品質工程奠定基礎,也為我國生態敏感區域隧道施工積累了綠色建筑的成套技術和經驗。呂大偉表示,“我們既要打造品質工程,更要留住青山綠水。”
按預定計劃,惠清高速在2020年建成通車,屆時惠州到清遠的車程將從原來的約3小時縮短至1.5小時,惠州、廣州、清遠之間時空距離的縮短,對完善廣東省高速公路網布,促進廣東省東、西部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增強廣州、惠州、清遠三市之間的經濟輻射力,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的政治及經濟意義。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