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水下3D碎石整平清淤船正式開建
深中通道水下3D碎石整平清淤船正式開建

文章來源: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6-21
6月21日,廣東省交通集團在建的深中通道傳來消息,項目沉管隧道工程核心裝備之一、由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聯合中船708所、華南船舶機械有限公司及天津水運工程研究院自主創新、共同研發的水下3D碎石整平清淤船正式開工建造。該船預計于2020年建成投產,將用于解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所有超寬變寬沉管管節基槽碎石鋪設難題。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沉管段長約5.035公里,將由32節深埋在伶仃洋海底40多米深基槽內的沉管組成。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采用的鋼殼混凝土組合結構形式,也是該結構在世界范圍內的首次大規模應用。其中,除尺寸為46×10.6×165米的標準管節外,項目還包括5個總長為615米的變寬管節,其斷面寬度從46米逐漸變寬至5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
“在海底隧道施工過程中,基槽碎石整平是沉管基礎質量控制重要環節之一,因此碎石整平船也是沉管隧道質量控制的重要保障設備。”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總工程師李進表示,“此次開工建造的水下3D碎石整平清淤船,將主要解決項目超寬變寬管節基槽碎石整平的難題。”
據了解,由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廣州打撈局聯合體承建的深中通道沉管隧道S08合同段集中了項目E23-E32所有超寬變寬的沉管管節,將于廣州南沙龍穴島進行鋼殼制造及澆筑舾裝等工作。基于項目沉管隧道工程建造超寬變寬管節的實際需求,廣州打撈局聯合多家單位進行研發,設計了水下3D碎石整平清淤船。”
水下3D碎石整平清淤船由主船體、水下整平架兩部分組成,主船體為箱型“回”字型結構,船長62米、寬55.6米,整平作業設計水深60米,最大水深可突破100米。與傳統整平設備相比,該船具有以下亮點:
一是分體式水下整平系統大大降低海況對作業的不利影響。傳統插樁自升式平臺的方法,把船體升高離開水面以減少風浪流的影響,存在造價過高、受水深限制太大及剛性整平管太長等缺陷。水下3D碎石整平清淤船采用船、架分離的設計,直接把整平架下放到開挖好的基槽面進行碎石基礎鋪設,避免了風浪流對碎石基礎鋪設作業的影響,克服了水深限制、提高了作業效率和精度,解決了E23-E32管節沉放隧址臨近深圳機場側航空限高問題。同時,該船碎石整平精度可達±2.5厘米,為國內碎石基礎整平精度最高的船舶,在國際也屬于領先水平。
二是該船集作業母船、供料、整平、測控、清淤功能于一體,工作效能高。根據技術要求,在管段沉放對接之前,如果已經鋪設好的碎石基礎面回淤超過一定厚度,則需要進行清淤工作,但是又不能破壞碎石基礎。利用整平架可下放靠近碎石基礎面的優勢,在整平架上配置了高功率的清淤泵,配合設計巧妙的清淤結構,便可通過精準控制清淤高度,一次性實現對碎石基礎表面及壟溝淤泥的高效清除,且不會對已鋪設的碎石基床造成破壞。
另外,該船所采用的高精度水上水下定位控制系統,將碎石供應系統、高精度鋪設整平系統、質量檢測控制系統和精準清淤系統融為一體,即使在基槽底部能見度為零的情況下,也能實現智能自動化控制,由供料系統自動輸送石料,通過鋪設整平系統和測控系統根據海床情況自動進行3D碎石整平作業,7天即可完成單節管近1萬方的碎石基礎鋪設任務。按照計劃,該船預計于2020年建成投產。
目前,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進展順利。本月初,深中通道沉管預制智慧工廠已正式完成改造,預計項目首個管節將于6月下旬從廣州南沙出運至珠海桂山島進行澆筑,為力爭年底實現首個管節浮運做好準備。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