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汽車集團:轉型奮進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廣西汽車集團:轉型奮進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文章來源: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9-26
近日,“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行,共展出新中國150個“第一”,記錄了新中國70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其中,廣西汽車集團所屬公司五菱柳機前身柳州機械廠研制的1101型汽油機,作為新中國第一代汽油機榮耀入選,也是廣西唯一一件入選的實物展品。
60年前,廣西汽車集團的前身柳州動力機械廠在柳州河西一片荒地上破土動工,在“早上拆床,晚上鋪床”、“竹籬笆圍墻”的艱苦環境中自主創業,60年后,在無數市場風云中悄然蝶變,成長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直屬大型國有企業。從2016年起,連續3年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縱觀企業發展60年,從生產船用柴油內燃機,到生產拖拉機、再到生產微型汽車,確定汽車與零部件制造、汽車服務與貿易兩大核心業務并進的集團化運作模式,無一不是通過轉型來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轉型,奠定生存發展基礎
上世紀50年代末,國家建設亟需柴油機和汽油機產品,生產中小型柴油機的柳州動力機械廠應運而生,即廣西汽車集團的前身。幾年間生產規模一直未能成形,在國家大力推進農業建設的背景下,企業將目光瞄準了拖拉機產品研制。
1961年3月,豐收37型拖拉機完成試制,該產品于1965年底成為國家定型產品,柳州動力機械廠也成為該機型的定點生產廠,并更名為柳州拖拉機廠,完成了第一次轉型跨越。10年間,苦干實干專注產品研發生產,產銷量以每年40%、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柳州拖拉機廠成長為全國八大拖拉機廠之一。
一件“拿得出手”的產品改變了經營局面,以市場為導向提升競爭力的意識也從此深入人心。
上世紀80年代,市場需求發生急劇變化,轉型再次發揮巨大作用。改革開放初期,農村推行承包制,國家不再包銷工業產品,柳州拖拉機廠囤積了大量的拖拉機,僅1980年積壓的拖拉機就有1713臺。
面臨嚴峻困境,柳拖人大膽地試、勇敢地改、主動求變,確定了“以雜養專”的戰略。一方面,生產適銷對路的短平快商品,如織布機、縫紉機等,從1980年到1984年,柳拖共生產織布機8457臺,縫紉機26086臺,共創造工業總產值2466萬元,以“雜”成功維持了企業經營。另一方面,抓住汽車工業“缺重少輕微空白”的歷史機遇,1982年試制出第一輛微車,從此“專”攻微車領域,1985年更名為柳州微型汽車廠。多次進行技改,產品線逐漸豐富,產銷量不斷實現突破。1998年微型汽車產銷量達到10萬輛,取得了國內微車行業產銷量第一的業績。
轉型,困境中煥發新活力
1999年,汽車市場持續低迷,市場競爭加劇。五菱人圍繞“做好 做強 再做大”的戰略思想,以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內部撤并機構、重組業務流程,外部集成優化產品價值鏈,通過學習、創新,建立符合五菱特色的精益生產管理模式。經過大刀闊斧的變革,五菱從“自我奮斗型”轉變為學習創新型企業,為三方合作及新一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002年6月,柳微、上汽集團、美國通用合作成立首個“中中外”三方合資企業──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個五菱變成兩個五菱。雖說是共同發展,但資源的重新分配,留下了分散落后的生產體系、龐大的后勤服務系統和眾多的退休員工等大“包袱”。五菱集團乘勢展開了主輔剝離開始再創業之路,通過優化整合技術、市場、銷售等資源,將零部件、發動機及專用汽車業務定為三大主業,輕裝上陣闖市場。2007年,集團以該三大核心業務資產,與香港上市公司合資成立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將資本流入工業公司反哺集團實業,實現汽車制造做大做強。轉變方式、夯實主業、強化管理,五菱集團營業收入從合資之初的20億元,發展到2009年超過百億元,在第三次跨越轉型中實現了再造一個百億五菱目標。
五菱集團的十年嬗變是轉型創下的輝煌成果,也更堅定了以轉型促升級、謀發展的信念。先后在柳州、桂林、青島、重慶、貴陽建立汽車與零部件制造基地;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在印尼、印度開展海外事業,形成了“多點聯動,跨省出海”的國際產業布局。加快構建以創新為支撐的產品體系,實現產品從商用化向乘用化的轉型升級,乘用車配套比率超70%。提前謀劃布局,在政策調整當口即時推出發動機、客車、改裝車的“國六”新產品,快速填補市場需求,在汽車行業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下實現逆勢增長。
轉型,繪就高質量發展藍圖
轉型的步伐沒有停下,轉型的方式更加多樣、深入。2015年,五菱集團更名為廣西汽車集團,新名字伴隨著新的發展方向,并展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通過“智”變激發出傳統優勢產業新動能,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一系列改造,變革企業生產方式。產品研發管理數字化、柳東座艙線數字化系統改造等智造項目加速涌現,各大生產區域多點多線拓展自動化應用。目前集團自動化生產線達108條,機械人807臺,柳東工廠平均自動化率達52.63%,沖焊件廠平均自動化率65%。五菱工業成品倉RFID出入庫管理在2019全球物流技術大會上榮獲物流技術創新獎。從傳統生產轉型智能化生產,提升了零部件產品品質,今年已成功拓展了上汽乘用車、長城、廣汽、吉利等國內自主乘用車品牌市場。
通過轉“新”催生可持續發展動力,順應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培育業務新競爭力。在新能源等多種動力來源車型共存的當下,集團以“新四化”技術為支撐,加速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積極打造非道路車型、物流車型、輕中型城市客車等多個平臺的新能源產品。無人駕駛觀光車搭載智能網聯系統,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實現景區智能出行、智慧交通。
集團還積極研發向新能源動力系統轉型升級,尋求新的增長點,積極開展新能源混動發動機、電機/電機控制器產品、新能源動力系統集成研究開發工作。目前新能源試驗室已建設完成,正在積累及構建新能源動力的自主研發能力,開發電動車電機、電控和電驅動橋等電動車關鍵部件并實現量產。
廣西汽車集團轉型發展的60年,只是新中國壯麗70年的一個小小縮影。這寶貴的實踐經驗說明,百舸爭流,唯有主動才能奮進;千帆競渡,唯有轉型才能爭先。面向未來,廣西汽車集團將勇于改革創新、主動適應新變化,敢于擔當實干、解放思想推轉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全面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為建設壯美廣西、實現國家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