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又扶貧 云南建投開啟“扶貧+”模式
戰疫又扶貧 云南建投開啟“扶貧+”模式

文章來源:云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0-04-01
位于昭通市大關縣的里底村,是云南建投集團掛聯幫扶點之一,距縣城25公里,全村土地面積9.6平方公里,90%以上為山坡地,土地貧瘠,耕作難度大,大多數農戶需要外出務工補貼家用。疫情前期延遲開工、嚴控交通和人口流動等措施,使得里底村勞務輸出扶貧渠道受阻,貧困人口外出務工遇到了難題。云南建投駐村工作隊員申瑞林和同事們聯合鎮就業辦及時與廣東、浙江、上海等地用工企業聯系溝通,短時間內邀請27家優質企業到鎮到村提供近1000多個工作崗位。同時,駐村工作隊員們深入各家各戶做好宣傳動員,聯系企業專車,協調客運車輛,做好健康體檢,開具通行證,簽訂健康承諾書等,安全、及時、有序地引導和鼓勵勞動力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外出就業。
“我屋頭耕地少,自己也沒得啥子文化,認不得咋個找錢,去往年還能在建筑工地找點活,今年受這個病毒影響,沒得地方走,現在好咯,你們幫忙組織我們到外地打工,我們兩口子一個月少說有個7千多元錢,沒想到脫貧后你們還這樣關心我們。”建檔立卡戶黃洪安興高采烈地對前來通知其到廣東中山務工出行時間的駐村隊員說道。
就業穩,收入就能增,脫貧就有底氣。為減緩疫情對貧困人口務工造成的沖擊,云南建投集團各駐村工作隊協助扶貧辦加強與東西部協作的對口地區(江蘇、廣東、浙江等地)的勞務輸出機構對接,同時,通過張貼招工簡章,入戶動員和線上宣傳等措施積極推動勞動力轉移就業。目前全村已實現轉移勞動力就業864人,32名無外出就業能力的貧困戶得到公益性崗位安置。
特色產業+扶貧 提升發展內生力
在總結前期產業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云南建投駐村工作隊與掛聯存三委召集村民理順產業發展思路,會商重點發展項目,本著“投資少、見效快、風險低”的原則,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種養殖業,讓貧困戶得到更多的收益。
得祿鄉駐村工作隊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公司,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在八組小溝頭村、二號橋及三組龍樹村流轉土地500多畝種植軟籽石榴,已種植完成350多畝,計劃在四組毛家村種植獼猴桃50畝;大關縣駐村工作隊依托悅樂鎮打造“百里果香長廊”的產業發展契機,大力爭取林果產業相關獎勵補助政策,同村委會一道積極發動村民通過土地流轉、貧困戶勞力入股的方式種植枇杷200畝、李子3000畝、櫻桃100余畝,同時還種植花椒1189畝;鎮雄縣駐村工作隊發動群眾千方百計栽種、養護好800畝“黃花菜”、近5000畝“方竹”……
隨著疫情形勢轉好,駐村隊員們走村入戶,發動群眾千方百計做好種植作物的養護,把扶貧一線作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實踐戰場,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線”戰役。
加工銷售+扶貧 山里貨成“搶手貨”
宣威市駐村工作隊在產品深加工上下功夫,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以彩云林寶公司為依托,將核桃原料深加工成原味、無糖等多種規格,采用罐裝、瓶裝形式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玉龍縣駐村工作隊在產品策劃上下功夫,將青花椒、土雞、野生香菇、核桃油等農產品做成5個禮包方案,為消費者提供貼心選擇。大關縣駐村工作隊在產品種類上下功夫,突出原生態、原始土的特點,緊緊抓住城市消費者鄉土情懷。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農戶的農產品在市場上能夠賣出有競爭力的價格。同時,云南建投集團掛轉辦同步發出倡議,號召集團所屬各單位、全體干部職工積極購買,以打通銷售渠道。各駐村工作隊主動聯系當地媒體,及時投放認購信息。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將消費扶貧信息分享到線上,發動和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消費扶貧行動中來,大山深處的農產品變成了城市里的搶手貨。截至2月底,云南建投集團掛聯的玉龍、宣威、大關片區銷售累計金額85萬余元。受疫情影響,各扶貧點消費扶貧結算工作一直被擱淺,為了讓農戶盡快收到貨款,駐村工作隊主動與購買商品的單位和個人聯系,認真核對購買數量,并將對接信息及時反饋給雙方。截至目前,除供應數量需再次對接的農戶,其余均已收到貨款。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