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國資委“一企一策”深化改革 助推國企達產增產超產
廣西國資委“一企一策”深化改革 助推國企達產增產超產

文章來源:廣西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0-06-15
今年以來,廣西國資委堅持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針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系統推進“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專項工作,著力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攻堅、強化國資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5月末,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590.37億元,同比增長6.42%;利潤總額42.60億元,同比下降38.23%,降幅比2月末收窄77.73 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76.18億元,同比增長42.53%。從5月份單月指標和去年5月同期對比看,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46.71億元,同比增長24.72%;利潤總額19.97億元,同比增長10.62%;新產品產值22.42億元,同比增長58.59%,企業在深化改革加強管理中較好地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和沖擊,基本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達產增產超產,企穩回升的勢頭進一步鞏固,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逐戶調研把脈會診,一企一策制定改革管理方案
2月份以來,廣西國資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了企業改革發展大調研活動,成立8個專題調研組,逐戶與企業共同查找突出問題,共同把脈分析改革發展短板,共同研究制定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方案,精準找出解決企業改革發展難題的辦法和措施。
一是“三看三查”找問題。通過看巡視巡察、審計監督、日常監管報告,查改革推進進展、管理制度健全與否、違規經營投資風險等問題,給企業“把脈”。
二是雙向交流商對策。與企業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舉措,共同“會診”深入研究精準有效的整改措施,確保整改能落地見效。
三是一企一策出方案。經過前期的深入調研,組織全委力量反復研究,逐戶提出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形成“1+17”關于監管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改進和加強管理的實施意見。“1”即一個總體意見,重點針對“混合所有制改革、法人治理結構、資源配置、盈利能力、風險管控”等10個方面問題有針對性提出加快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36條”具體措施;“17”即對17戶監管企業逐一“畫像”,力求精準提出“一企一策”改革管理方案和舉措,體現改革和管理上的差異性,印發企業限時整改落實。
針對痛點堵點對癥下藥,全面推進精準施策靶向改革
一是針對“混改”面的問題,加大力度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非國有資本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形成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加快推進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子企業通過產權轉讓、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引導子企業層面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力爭今年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混改面達到60%。
二是針對資產證券化率的問題,開展推進上市企業增量提質行動。提高資產證券化率,2022年前新增一批上市公司。加大IPO力度,建立上市企業后備庫,加強孵化培育,推動企業主營業務上市和整體上市,擴大企業上市數量和規模;支持企業通過并購上市公司等方式,實現間接上市或借殼上市;充分發揮上市公司融資平臺作用,提高上市公司市場化配置資源的能力,強化市值管理與價值管理,推動資產證券化水平不斷提升。
三是針對各層級企業虧損面的問題,開展虧損企業專項治理。加大對虧損、高負債率、高風險子企業的治理力度,減少“出血點”和風險點。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對符合條件的子企業可變更經營范圍,以新的業態盤活企業,多方拓展業務,形成新的增長點,4月末,廣西國資委系統國有企業的虧損面為59.22%,與疫情最艱難的2月比新增扭虧為盈企業26戶,企業虧損面縮小14.53個百分點,今年年末力爭虧損企業虧損額、虧損面同比下降10%。
四是針對產業集中度的問題,開展產業“同類項”整合。加大重組整合力度,分類推進房地產、水務環保、物流、酒店等領域資產同質、經營同類、產業關聯企業的重組整合,按照“有進有退、優進劣退”的要求,探索企業之間部分業務或資產的整合,加大企業內部重組力度,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集中,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功能明顯、競爭力強的骨干企業,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其中,到2020年底,各監管企業集團公司二級房地產企業保留10戶左右,3級(含)以下的房地產企業控制在40戶以內。
五是針對企業總部機關化行政化的問題,開展企業“總部機關化”專項整治。下發專門文件,要求各企業進一步明晰職能定位,優化組織體系,精簡企業總部機關部門和人員設置,優化企業總部機構和崗位設置,資產總額500億元以上的企業總部部門數量不超過12個,每個部門人員配置不超過8人;資產總額500億元以下的企業總部部門數量不超過8個,每個部門人員配置不超過8人。企業總部對子企業的審批備案事項原則上減少20%以上,會議和檢查數量要大幅減少,切實改進文風會風。
瞄準監管薄弱環節,一企一策深化改革加強管理
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公司章程在企業治理中的基礎作用,推動各治理主體依照公司章程行權履職。強化對“三重一大”決策事項管理,進一步優化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權責邊界。優化董事會結構,推進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工作有效開展,向汽車集團、玉柴集團等14戶企業委派專職外部董事,廣投集團、柳工集團、汽車集團、玉柴集團4戶企業聘任兼職外部董事。加強對子企業公司治理工作的指導和檢查,在北部灣銀行及5戶企業子企業開展職業經理人試點,積極探索經營層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
二是深化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推動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激發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強化任職條件和考核評價,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加強勞動用工管理,實現員工能進能出;深化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有效解決薪酬資源結構錯配問題,形成適應市場競爭的薪酬體系,實現職工收入能增能減。推動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及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著力重點領域創新。加大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創新力度,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分類推進產品、技術和服務創新,打造更多諸如“歐維姆”“國六動力”高科技、硬科技品牌,形成一批“獨角獸”“瞪羚”企業,打造一批專精特新的隱形冠軍。1-4月,廣西國資委國有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57.67億元,占比全區國資委系統企業的99.19%。
四是破除無效低效供給。建立完善市場化、法治化的過剩產能退出機制。加快清理處置“僵尸企業”,采取一企一策專項研究,綜合運用轉讓、兼并、關閉、重整、破產等手段,加快低效無效資產市場化出清,截至目前已指導督促各監管企業完成“僵尸企業”處置119家,處置完成率達68.8%;采取轉崗安置、內部退養、解除停止勞動關系等方式安置職工363人,占需安置職工數的92.1%。推進企業“瘦身健體”,按照聚焦主業的要求重點對三級以下企業進行清理整合,推動企業清理退出不具有發展優勢的非主營業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目前已累計清理三級以下企業183戶。
五是加強精益化管理。持續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強化對標對表,嚴格按照預算對成本費用進行管控,壓降原材料、生產設備采購成本;拓寬融資渠道,改善負債結構,持續壓降“兩金”,提高流動性,減少帶息負債,降低融資成本;不斷強化內控機制,促進降本增效,4月,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分別環比下降1.81%、9.79%、4.20%、6.97%。努力實現全區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到今年年末比2017年年末降低2個百分點左右。
六是強化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以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提升基礎工作的規范化水平,強化黨建品牌創建的頂層設計工作。加大黨建工作與業務融合的力度,在推動集團風險處置、轉型發展、項目攻堅、瘦身健體增效益等工作方面,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警示教育,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體制機制,逐級壓實責任,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證。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