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跨海工程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海底完成對接
粵港澳大灣區跨海工程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海底完成對接

文章來源: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6-19
6月17日11時45分,深中通道項目海底沉管隧道首節沉管與人工島暗埋段對接成功。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的重大建設進展,彰顯了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的“智”造水準。
深中通道連接廣東深圳市和中山市,建設條件復雜、綜合技術難度大,是我國繼港珠澳大橋之后的又一項重大跨海交通工程。項目全長約24公里,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項目由廣東省交通集團承建。
作為深中通道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由32個管節連接而成,比港珠澳大橋雙向六車道的沉管隧道斷面要寬9-18.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長123.8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6萬噸,其排水量相當于一艘中型航母。據了解,為了完成這次對接,建設者們要用特制船將它從50公里外的珠海桂山島預制工廠運到西人工島的安裝區,克服復雜航路長時間浮運、基槽長距離橫拖、復雜風浪流等難題。
在暗流洶涌的深海之中實現誤差不超過5厘米的精準對接安裝,難度極大。建設者們為此制訂了“路線圖”“時間表”,把每步施工計劃精確到小時乃至分鐘。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的規模和技術難度前所未有,要攻克難關,核心裝備和核心技術必不可少。為此,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聯合中交一航局等建設單位自主研發了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這艘世界上首個集沉管浮運、定位、沉放和安裝等功能于一體的專用船,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施工效率。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承載著中國工程師的夢想,此次成功對接,彰顯了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的“智”造水準。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