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福建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0-08-05
隨著國家去產能政策的深入實施,漳平煤業公司原大瑤煤礦和文賓山煤礦相繼關井閉坑退出歷史舞臺。為了整治和保護生態環境,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保護悠久厚重的煤礦文化,讓老礦重煥新的生機,漳平煤業公司通過生態治理、發展生態農業、打造觀光勝地三者齊頭并進,實現人與自外和諧共生。
廢棄礦區種上優質大米
礦井關閉之初,矸石潛底,殘垣斷壁,成片雜草叢生。2019年,該公司利用當地優越的土壤條件,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土地復墾方案,瀝干300立方米的沉塘淤泥,在復墾田種植層填覆優質的腐殖土,創建了龍巖市境內不可多得的土地復墾精品和樣板工程。目前,該公司大瑤片區已復墾81.04畝,文賓山片區正在復墾36.60畝。因水里富含硒,主要種植優質大米,年產量2萬斤左右。
為用好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通過的“福梅瑤溪”這一商標品牌,2020年伊始,該公司深度實施第一批土地復墾計劃,投入20多萬元用于邊坡治理和排水溝砌筑,精心養護紫云英、油菜花以改良土壤,廣植梅花、格桑花、麥冬草等進行汛期防洪和綠化美化,致力打造如詩如畫的墾區環境。
“今年計劃種植紅米、黑米和香米,今后所有產品統一冠以‘福梅瑤溪’商標和富硒大米概念進行營銷運作。”該公司土地復墾辦主任曾衍華表示。
打造“十里桃源”生態觀光景點
關井閉坑后的文賓山煤礦已種植了1000多棵高品位觀賞性碧桃,礦區距離新橋集鎮“十公里”,因而得名“文賓山十里桃源”。開春后,從原+410m主硐口延伸至生活區兩側種植的碧桃花迎春開放,絢麗奪目、美不勝收。作為第二批土地復墾項目的配套工程,該公司力求將“文賓山十里桃源”打造成“生態農業+休閑觀光”相結合的新樣板。
“經過棚戶區改造,文賓山礦依山而建的階梯式礦區房屋獨具特色且煥然一新,礦區環境優美,煤礦深厚傳統的文化底色和特色是旅游競爭的軟實力。若加以合理開發利用,將使煤礦的根脈得以延續。”該礦管理處主任戴政泉介紹。
“適度投資,筑巢引鳳,適時嫁接新項目,招攬合作方共同開發礦區。”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道出了創建“十里桃源”的初衷和方向。鑒于漳平境內目前尚無較大規模種植桃花的鄉鎮,該景點的打造得到了漳平市和屬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也讓煤礦文化得以很好地傳承與發揚。
推進“覆矸還林”生態治理工程
該公司抓住時機加大生態恢復治理力度,在大瑤礦二號排矸場種植杉木3000株、橡草2噸。大瑤煤礦生態治理恢復工程已于去年順利通過了漳平市牽頭組織的省級專家組驗收,如期完成福能集團下達的大瑤煤礦生態恢復治理任務。
今年以來,文賓山煤礦原武陵采區矸石山種植的杉木、橡草、植被長勢良好。武陵采區工業廣場新種植紅葉舌蘭12000多株;五號井矸石山目前正通過招議標推進行覆土工程和綠化種植;文賓山礦部矸石山正實施土地復墾改造,成為年度土地復墾拼圖的一部分。
“老礦關閉以后何去何從?發展生態農業,打造觀光勝地,推進生態治理,是守正創新齊射的‘三支箭’,是‘老礦不走老路,老礦不能停步’打出的‘組合拳’,更是盤活關閉礦井存量資源,大力弘揚煤礦文化的用心探索和生動實踐。”該公司主要負責人對于企業發展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