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安徽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0-08-07
近年來,安徽省國資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以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為重點,持續深化省屬企業改革。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242.9億元、利潤總額39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和5.1%,如期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主要經營指標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目標任務,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國資國企力量。
創新體制機制,積極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近年來,安徽省屬企業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在推動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海螺集團作為安徽首個啟動混改的地方國有企業,近年來利用自身優勢,大力實施兼并重組,先后并購整合了43家公司,水泥年產能從最初的150萬噸提升到了現在的3.5億噸,位居世界前列;在此基礎上,2018年又與另一家省屬企業國貿集團重組,進一步增強海螺集團的規模實力。2016年,銅陵有色集團推出員工持股計劃,成為安徽省首家全員參與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企業;同時,積極做好銅產品精深加工文章,推動企業轉型發展。2019年,海螺集團、銅陵有色集團分別以284.99億美元、268.47億美元的營業收入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榜單,位列第441位和第461位,在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上實現歷史性突破。
推進戰略合作,積極聯姻世界一流企業
去年以來,安徽省國資委著力推進安徽國企與國際一流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戰略合作,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9月19日,安徽省與中國寶武簽訂重組馬鋼集團實施協議,標志著馬鋼集團與中國寶武重組落地實施。重組后,馬鋼全方位導入寶武先進的技術、管理和發展理念,進一步提升了馬鋼的競爭力。今年6月11日,安徽省國資委、江淮汽車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通過云簽約方式共同簽署了江淮汽車集團投資協議,標志著大眾集團新能源汽車中國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總部將落地安徽,產品組合框架達到預期后相當于再造一個新江淮,業界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充分認可。
加強轉機建制,積極對標世界一流企業
近年來,安徽省國資委著力引導企業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推動省屬企業改革取得新成效。一是積極推進省屬企業規范董事會建設。在去年11戶省屬企業開展規范董事會建設的基礎上,今年安徽省國資委重點推進剩余省屬企業的董事會建設工作,力爭實現省屬企業規范董事會建設全覆蓋。二是穩妥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在集團層面,華安證券、省叉車集團等2戶省屬企業開展職業經理人試點工作。在子公司層面,已有國元投資、皖維高新材料、江汽星瑞齒輪等一批省屬企業子公司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工作。三是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完成7戶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工作。積極穩妥推進淮北礦業集團、建工集團等省屬企業整體上市和長城軍工、交規院等一批省屬企業子公司首發上市,目前安徽省屬企業共擁有上市公司19家。四是深化“兩類”公司改革試點。在省投資集團、省國控集團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兩類公司”授權放權力度,積極推進已改制企業部分國有股權劃轉至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做實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同時,積極探索符合條件的省屬企業改組設立新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追趕世界一流企業
安徽省國資委一方面以破除無效供給、“瘦身健體”為重點,大力化解過剩產能和劣勢企業及低效資產的退出,做好“減法”文章。近年來,安徽省屬企業共退出煉鐵產能384萬噸、煉鋼產能473萬噸、煤炭產能2634萬噸,累計處置“僵尸企業”136戶,穩妥推進特困企業淮化集團依法破產,基本完成省屬企業130.4萬戶“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推動省內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45.2萬人,移交率63.7%,并嚴格實行省屬企業資產負債率分類管控,省屬企業資產負債率57.9%,處于全國省級國資監管企業較低水平;另一方面,以擴大有效供給為重點,通過高起點、大規模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做好“加法”文章。近幾年,安徽省屬企業每年投資規模保持在1500億元左右,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去年,安徽省國資委出臺了“四加一減”科技創新激勵政策,激勵省屬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推動省屬企業創新投入達到百億元,在新能源汽車、新型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引導企業確定了20項“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清單”、65項“重點創新示范項目清單”,力爭形成新一批創新成果。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