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交投集團全力推進保瀘高速老營特長隧道建設
云南交投集團全力推進保瀘高速老營特長隧道建設

文章來源:云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0-08-14
近日,保瀘高速公路老營隧道施工現場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場景,機械轟鳴、弧光閃爍、焊花飛濺……運渣車、混凝土罐車來回穿梭,近千名工人正持續精準發力,以萬眾一心的合力決戰決勝,以精心繡花的功夫奮力攻堅,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全力沖刺,全力推進保瀘高速老營特長隧道建設。
保瀘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56線杭州至瑞麗高速公路的聯絡線,是全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對怒江州如期完成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實現小康目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路線起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瓦窯鎮老營村,經瓦窯鎮、瓦房鄉、芒寬鄉、上江鎮、六庫鎮,止于怒江州瀘水市六庫鎮北小沙壩,路線全長約88公里。老營特長隧道是保瀘高速公路最艱難的控制性工程,全長11.51公里,其中左幅11505米,右幅11515米,最大埋深約為1270米,是一座雙向四車道分離式隧道。為確保全線年內建成通車,老營隧道右幅計劃在10月底前完成掘進貫通任務,當前施工的地段正處于最大埋深處,地應力高,圍巖變化頻繁,難于保證每天的進度計劃,造成施工任務十分艱巨。
“面對圍巖多變、不可控因素多樣,我們加強了地質預報,提前制訂施工方案,統籌工序循環和掌子面進尺的穩步推進。”老營特長隧道項目部負責人介紹,老營隧道穿越了5個大斷層、16條構造帶,空隙水、裂隙水、巖溶水極為豐富,圍巖頻繁變化。項目部對老營隧道所處區域采用高密度電阻法等先進手段進行了全面的地質、水文調查,并采用三維成像技術、超前探孔等措施進行地質超前預報,并根據超前預報資料,組織專家研判隧道地質水文情況,及時與設計、監理等各方溝通,采用動態設計、動態施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支護參數,提前制定不良地段的施工方案。在圍巖多變地段,項目部運用超前支護和預加固措施,提前對掌子面前面的圍巖進行加固,加快施工進度;對掌子面容易塌方地段,及時調整工法,控制爆破,盡量采用機械開挖、人工修邊的方法掘進,減小超前小導管的循環間距;對于圍巖差的地段,加大了工字鋼型號,減小了工字鋼架的間距,增加了鎖腳小導管的數量和長度;對拱頂滲水量大的地段,采用雙排小導管代替單排小導管解決;同時,為解決洞內溫度過高問題,在掌子面加裝射流分機、霧炮機灑水方式降溫降塵,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在洞內放置近30噸冰塊,改善施工環境。
為確保建設進度,項目部提高政治站位,成立了老營隧道建設突擊隊,抽調技術能力過硬的技術骨干充實到項目上,“卡死”目標,24小時輪值班,精心組織施工;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作業班組工序轉換時均需提前15分鐘到位,工序銜接到分、到秒,最大可能地縮短作業時間;在設備方面確保設備完好率,同時超額配置20%的機械設備確保不耽誤一秒;通過引進多臂鑿巖臺車、整體式液壓棧橋、扒渣機、多功能水平鉆機等一系列隧道施工新設備的運用,開啟了老營隧道機械化配套施工的新模式,助力隧道掘進,并通過邀請國內隧道專家把脈問診,加快建設步伐。
截至8月10日,左幅掘進還剩1266米、右幅掘進還剩1000米。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