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商投商業集團抓住扶貧“牛鼻子” 踐行國企新擔當
四川商投商業集團抓住扶貧“牛鼻子” 踐行國企新擔當

文章來源:四川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0-10-21
圍繞企業經營特點幫助貧困地區找準發展思路,利用自身資源渠道落實精準扶貧后半程問題,把“輸血”變成“造血”,將“滯銷”變成“暢銷”,已成四川省商投商業集團踐行國有企業社會擔當,打造扶貧工作創新體系的重要思路之一。作為四川商投商業集團扶貧排頭兵,2018年以來,四川老廚房米業有限公司積極履職、砥礪擔當,在加強扶貧產品運營上持續發力、反復專研,快速打通了一條涵蓋品種、基地、加工、流通、品牌、市場的全鏈條、多維度創新型扶貧模式。
找好發力點,借助實手段
用“三個抓手”牢牢牽住扶貧脫困的“牛鼻子”
2019年夏,為落地了解涼山州德昌縣扶貧情況,老廚房公司成立專項扶貧小組前往當地駐扎調研。期間正值盛夏,大量未及時采摘的桑葚已掉落腐敗,遍地的深紫色果實讓公司扶貧干部頗感可惜。隨即,本著解決“扶貧資源浪費”這一初衷,小組立即逐戶詢問具體情況,得知當地雖盛產桑葚,但因交通不便,導致產品儲存難、運輸難,加之銷售長期疲軟,多數種植戶已不愿繼續經營該產業。原本有質量、能致富的農產模式及現有資源因此陷入尷尬境遇。
發現問題就要解決,遭遇難題就要攻克。扶貧工作中,參與人員不但要鼓足勁頭想干事,更要依照實際干成事。單就商業集團扶貧工作來看,關注‘造血’機制建設,有效結合自身資源,架設扶貧產品、廣闊市場二者通道,對搞活、搞優對口幫扶,防范‘以買代扶一陣風’十分重要。
為降低德昌縣桑葚果滯銷風險,不斷加強當地脫貧脫困“內生動力”,老廚房扶貧小組主動作為、迅速謀劃,利用自身食品行業運營經驗,從豐富產品結構,夯實后端“配置”,強化產品賦能上謀出路、找方法。一是聯系優質經銷商前往現場考察,將符合儲運條件的鮮果通過冷鏈方式送至約定地點售賣;二是與當地符合標準、具備資質的生產加工廠合作,將剩余桑葚果制成桑葚干、桑葚酒、桑葚果醬,最大化運用產品價值,力促后續售賣工作“不分季”“可持續”;三是幫助部分產品順利取得“四川扶貧集體商標授權證書”,并在成都雙流機場四川商投扶貧展銷店,面向海內外客商開展集中銷售。借助上述模式,利用“三個抓手”,當地扶貧產品銷售梗阻被快速疏通,群眾的經營收益與種植信心得到了進一步提高。2019年11月,當地代表送來錦旗,將廣大種植戶的感恩之心濃縮為“扶貧助困顯真情,為民解憂暖人心”八個大字,再向老廚房扶貧小組表示了真誠謝意。
踐行新思路,確保銷量升
用自身資源逐步鋪設扶貧產品外銷的“通達路”
發揮省級商貿流通領域國有龍頭企業核心作用、優質資源,有效破解貧困地區“生產與消費市場信息不暢”等切實問題,真正從講政治、講大局、講奉獻等角度,務實推進扶貧產品銷售體系創新行動,是商投商業集團黨委重要扶貧決策之一。2018年起,商投商業集團以老廚房公司為工作主體,圍繞“創新扶貧產品銷售體系”“加強扶貧產品專項開發”“搭建優質扶貧營銷網絡”“強化后續經營管理”4個維度,有序促成了公司扶貧機制走向全鏈條、全覆蓋。
在此期間,老廚房公司除依靠自身經驗,繼續帶動群眾生產致富外,還時刻秉持奉獻精神,把自己當做“連接橋”,幫助困難地區與“四川扶貧”商標認證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努力把品牌當先、市場為重等先進理念映入種植戶心中,讓良好理念引導其產品獲得更廣市場空間。另外,老廚房充分運用現有流通資源,統籌建立起商投商業集團扶貧產品線下營銷網絡,真正把上述產品導入了本單位交易渠道。目前,來自會理、爐霍、通江等42個區縣的500余種扶貧農產已正式對外售賣,月度經營額也從2萬元增長到了15萬元。
據了解,老廚房公司下一步將繼續帶動各級干部職工,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各項扶貧部署,強力推進創新扶貧銷售體系建設,通過調動各種資源,真正促進精準扶貧見實效、出成績。
在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老廚房公司將盡快啟動線上專賣店,并從新媒介、新通路、新業態入手,做好產品包裝與“用戶導流”,努力確保各類扶貧商品持續“叫好叫座”。同時,公司將繼續聯合科研單位和加工企業,研判現有客群消費習慣,通過量化分析、現場指導、終端管控等手段,有序實現相關產品“帶標上市、過程可控、質量可溯”,為帶動貧困地區農戶增收,奪取全面脫貧攻堅勝利,貢獻商投力量。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