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港口集團積極推動內外貿物流通道建設
全力服務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全力服務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江蘇省港口集團積極推動內外貿物流通道建設
全力服務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全力服務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文章來源:江蘇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0-11-12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江蘇省港口集團危中尋機,持續發力,積極融入雙循環新格局,堅定落實“航線網絡化、攬貨網格化”布局,持續完善內外貿航線網絡,新開、加密內外貿集裝箱航線12條,為江蘇省內外貿物流通道建設進一步拓展航運資源。前三季度,集團14艘大靈便型散貨船共安全完成102個航次和496.43萬噸貨量運營;完成集裝箱運輸量96.48萬TEU,港航協同、融合發展優勢日益彰顯。
持續強化外貿通道建設
集團航運板塊著力加強對日韓、東南亞等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的通道建設,致力于打造市場規模大、船型優、班期密、服務全、運輸量大的外貿通道服務網絡。一是積極開發日韓航線市場。新開“南京-關西-廣島”外貿航線,先期投入1艘1049TEU集裝箱船舶,實行每周一班,穩定運行后,預計每年可為南京港增加集裝箱吞吐量20000TEU、為太倉港增加集裝箱吞吐量50000TEU。二是全力拓展東南亞航線服務范圍。延長東南亞航線服務鏈,利用自身航線優勢,攬取吉大港方向貨源,推動林查班-吉大港航線開發建設,打通了連云港港、太倉港至吉大港的海上運輸通道。三是充分挖掘外貿市場資源。通過市場調研評估、運力調整優化,利用線上直播等新方式加強攬貨力度,進一步提升外貿集運服務能力,助力江蘇省外貿通道建設。目前,集團航運板塊運營13艘集裝箱船舶、11條外貿航線,航線覆蓋日本、韓國、東南亞等近15個港口。
不斷織密內貿航線網絡
集團搶抓“構建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以內貿航線網絡布局,助力區域經濟發展。一是內貿干線成功加密。正式開通“南京-營口”二線,實現雙航線并線運行,為南京港化肥集散轉換業務帶來有力保障,預計每月可新增箱量5000TEU,加大了北方貨源開發力度、提升了長江中轉箱轉運能力,同時增強了內貿干線運輸能力和服務質量。二是內河支線不斷升級。統籌規劃內河支線資源,加強五定班輪隊伍建設,升級改造“宿遷-南京”“淮安-南京”兩條航線為五定班輪航線;開通張家港五定班輪航線;升級“太倉-宜興”航線為五定班輪航線,實行每周二、五固定班期;完成了太倉港-蘇州園區港航線試運行。三是“穿梭巴士”運輸能力穩步提升。將寧泰航線升級為“寧常泰”穿巴,為貨源經龍潭中轉到南京周邊、運河、及上江區域提供了穩定高效的運輸通道;利用長三角港口干線資源,提升周三班寧鎮揚穿巴和天天班張太穿巴質效,預計全年運輸箱量分別可達1.28萬TEU、1.2萬TEU。前三季度集團航運板塊共完成內貿集裝箱運輸量60.97萬TEU,航線覆蓋長三角、國內南北方等35個主要港口。
努力釋放港航融合優勢
集團以航線為紐帶,以港口、航運、物流為著力點,串珠成線,加快港航融合發展項目落地,加速實現航線網絡化、攬貨網格化,努力釋放港航融合優勢。一是加大運河節點港口布局。開辟濟寧、徐州航線,蘇北內河航線服務網絡逐漸完善,運河線運輸箱量同比上升70%;與邳州港簽訂裝卸協議,推進與邳州港戰略合作項目;與龍潭港合作打造印有“江蘇遠洋”標識的集裝箱,用于運河區間物流運輸,積極推動省內運河港航企業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二是突出強化區域公司和航運企業的融合深度。以近洋直達航線拓展、內貿干線資源布局、外貿內支線業務架構完善、內河和穿巴航線體系建設為主要路徑,新增10余條常態運作航線,持續開發蘇南地區項目貨源,積極籌備吳淞江-太倉航線開辟工作,推進與龍潭港內貿干線合作項目,充分發揮集團一體化競爭優勢。三是不斷顯現港航融合發展優勢。以港航貨聯合營銷和網格化攬貨體系為重點,持續建立完善體系化營銷模式,三季度太倉快航累計完成吞吐量35.62萬TEU,同比增長7.68%;滬太通屢創新高,累計完成6萬TEU,同比增長74%;永嘉碼頭至上海港五定班輪運行約228航次,吞吐箱量約32234TEU;江蘇遠洋和太倉港協同提升洋山中轉支線服務效能,實現在太倉港中轉裝卸2626TEU,港航融合發展效益顯著。
后續,集團將繼續深入推進一體化改革,全力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戰略實施,圍繞區域性樞紐港建設,持續拓展外貿航線、加密內貿航班,立足港航融合發展體系競爭優勢,進一步激發集團港航發展動能,不斷促進江蘇省內外貿物流通道建設,積極構建江蘇港口“雙循環”物流新通道。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