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項目E31管節澆筑完成并順利出塢
深中通道項目E31管節澆筑完成并順利出塢

文章來源: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2-01
11月28日,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項目再傳喜訊,超寬鋼殼沉管E31管節澆筑完成并順利出塢。
廣東省交通集團在建的深中通道項目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工程。該項目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共由32節沉管管節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是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
其中,E31管節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二個超寬變寬非對稱結構的管節,結構型長124.2米、型寬53.5米、型高10.6米,內部軸線為弧線型,具有“超寬、變寬”技術特點,管節內部由1845個密封獨立隔倉構成,澆筑方量近2.47萬立方米,澆筑完成后的鋼殼混凝土管節重約6.6萬噸。
面對管節預制空間狹窄、交叉面多、環境惡劣、工期緊張等種種困難,S08合同段項目部始終以“每一個管節都是第一個管節,每一個隔倉都是第一個隔倉”的建設目標,深入總結和提煉E32管節的寶貴施工經驗,通過對自密實混凝土配比、施工工藝、智能設備運作、安全及質量管控等方面進行不斷優化提升。“工期方面,我們制定了嚴密、可行、優化的總體施工計劃,對比于E32管節預制用時67天,E31管節被縮短至43天。”深中通道S08合同段保利長大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自密實混凝土脫空檢測方面,相較于E32管節底板混凝土密實度的97.30%,E31管節提升至97.61%。頂板混凝土密實度則由96.69%提升至98.05%,實現了又好又快地建設深中通道項目,有效推動百年平安品質工程建設。
11月28日22點左右,深中通道S08合同段又一次完成了世界級的挑戰,僅用約3小時就將深中項目沉管隧道第二個“超寬、變寬”重達6.6萬噸的非標準管節——E31管節絞移出塢。
E31管節本次出塢的難度大風險高,對比今年7月份剛完成出塢的E32管節,它的吃水更大,而可用于出塢的高潮位時間更短,港池內各個碼頭上更是泊滿了林林總總的船產品,施工區域更加狹窄。項目工程技術及施工人員為此制定了詳實、科學的施工方案,將出塢動作在保證管節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簡化和優化,節省寶貴的潮位時間,同時在出塢前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將每項待檢工作清單列表化,保證管節在船塢注水及出塢過程中的安全性。
“E31管節是整個深中通道沉管中軸線弧度比較明顯的一節管,拉移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不對稱性,我們管節53米多寬,而船塢僅有90米寬,塢底還有為適應造船而布置的超高支墩,實際留給我們管節活動的空間只有60米不到,兩邊的富余只有2米多,這樣的空間哪怕是移動對稱的淺吃水結構也是有相當難度,更何況我們的管節吃水超過10米,濕表面積極大,水阻力明顯,操縱難度可想而知。”負責沉管出塢的廣州打撈局項目經理表示。
出塢之后,受限于港池內的有限空間,E31管節還要進行90度轉彎,直插入臨近E32管節的坐底區域,這無疑又給施工技術人員增加了更復雜的操作及更高的要求。E31管節轉運到港池內寄放區后,需要在此坐底寄放近1年的時間,項目部為此事先完成了超12000方的碎石墊層鋪設工作,為E31管節打造了舒適完美的“睡床”,可抵御50年一遇的臺風工況。
目前,沉管隧道已完成了E1-E5管節沉放,下一步計劃進行第六個管節沉放施工。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通道,建成后將有效釋放廣東當前的區域交通路網壓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有效推進大灣區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