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北京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02
從京畿重地到大漠邊陲,北京國企產業扶貧碩果累累。近年來,北京市管國企累計投資1800多億元興建千余個產業扶貧項目,讓對口扶貧支援地區11萬人實現穩定就業,4萬余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北京國企產業扶貧力度加碼。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受援地區產業扶貧投資額、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數量、消費扶貧總額等都全面超過去年,創出歷史最好水平。
對口7省區扶貧產業項目超千個
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首農食品集團旗下“老字號”月盛齋在正鑲白旗投資1.53億元建設的肉牛育肥養殖基地項目,每年肉牛育肥、加工能力達10000頭,通過務工勞動、土地流轉、資產托管、資金分紅等4項收益,帶動當地33個村、3602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在新疆和田,時尚控股在當地成立京和紡織公司,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能保溫篷房及相關制品,為600多名維吾爾族員工提供就業崗位,平均月工資3019元,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在青海玉樹,首旅集團所屬華龍公司與玉樹州政府各出資500萬元,共同組建京玉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完成當地高端訂制游線路的踏勘考察,協助當地政府研究、設計、建設自駕游營地、旅游廁所、停車場、垃圾點、標識標牌等設施,投運2個多月實現收入30萬元,當地員工平均工資提高了2000元左右。
不僅如此,在河北保定、西藏拉薩、湖北十堰、河南南陽,北京國企投資建設的眾多產業項目,帶動地方就業,增加地方稅收,有力加快當地貧困人口的脫貧步伐。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市管國企在河北、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河南、湖北等對口七省區開展產業協作合作項目1125個,計劃投資3218億元,已實現投資1814億元,今年1至9月新增投資130億元;累計吸納當地110669人就業,僅今年1至9月就新增39599人,其中累計吸納和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248人、新增17252人,新增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為歷年之最。
送崗位送技能鞏固脫貧成果
今年3月,首鋼集團伊犁鋼廠一次性錄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4師皮山農場建檔立卡人口122人,讓這些貧困家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在河北保定,北京交通智造產業園和京車產業化項目邊施工、邊生產,給當地帶去1萬多個就業崗位,12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這兩個項目實現穩定就業,10名貧困家庭大學生也被優先錄用。
“受疫情影響,今年失業返貧風險明顯加大。”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為鞏固脫貧成果,實現穩定脫貧,今年提出“送崗位、送技能”的“雙送”要求,一方面要求企業挖掘人力資源潛力,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招聘大學生時預留一定比例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另一方面,引導各使用勞務派遣公司的市管企業優先簽約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勞務公司,并在勞務費用結算時優先支付,調動企業錄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積極性。
很快,一大批就業崗位被“挖掘”出來:京能集團所屬企業錄用對口支援省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3人,吸納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13人;首農食品集團所屬6家企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170人,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6629人脫貧;金隅集團錄用9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其中14名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
截至目前,北京市管國企已吸納70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吸納187名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
今年消費扶貧達13.32億元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市民餐桌。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貧困地區農產品因交通限制等原因出現滯銷。以購代捐,消費扶貧,成為市國資委系統助力貧困人口增收的又一共識。
首旅集團與烏蘭察布市對接,通過“首采網”銷售滯銷農產品,上半年就完成3455份“扶貧助力包”訂單,總金額達1305.1萬元,帶動兩萬余貧困人口增收;北辰集團、城建集團、京投公司等在國家會議中心、企業總部所在寫字樓,開設消費扶貧大集或消費扶貧生活館,發動企業職工和樓內客戶購買扶貧產品。
“在廣泛深入宣傳下,市管企業熱情高漲,參與度空前提高,43家企業全部參與。”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各市管國企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盡最大努力解決滯銷難題。據介紹,今年以來首農食品集團、首創集團等15家企業采購扶貧農產品金額均超過1000萬元,市管國企消費扶貧的總額達到13.32億元。(記者 孫杰)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