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點領域 奮力攻堅破冰
遼寧省國資委推動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遼寧省國資委推動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聚焦重點領域 奮力攻堅破冰
遼寧省國資委推動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遼寧省國資委推動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國企改革 發布時間:2020-12-08
近年來,遼寧省國資國企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工作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聚焦國資布局結構、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攻堅克難、破冰前行,推動國企改革發展重大舉措落實落地。
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把握改革發展方向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遼寧振興的關鍵在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這一重要命題,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答好遼寧振興必答題。強化遼寧振興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地位,下大決心和氣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堅定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方向。二是做好國資國企改革主觀題。出臺了《加快推進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專項工作方案》及三年攻堅計劃,明確到2020年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形成工作臺賬,以釘釘子精神壓茬推進并取得實效。三是解好高質量發展關鍵題。針對遼寧國企消化歷史遺留問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轉型升級三期疊加的實際,精準施策逐一破解改革發展難題。
著力優化國資布局結構,加速轉型升級發展
全省國資國企系統堅持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有經濟質量效益不斷提升。一是去產能工作扎實推進。2017-2018年,省屬煤炭企業累計退出煤炭產能1260萬噸,安置人員2.3萬人,包括煤炭企業在內的9戶省屬能源類企業完成戰略性重組。二是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省地方國有企業建成擁有省級以上研發中心93家,沈鼓集團、瓦軸集團等企業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三是重組整合取得積極成果。2017年以來,省級層面組建交通建設投資集團等12戶企業集團。華潤健康重組遼寧健康產業集團,招商局集團整合遼寧港口,通用技術集團重整沈陽機床,央地合作成效初顯。
著力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堅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和突破口,構建了包括指導意見、實施方案、操作指引的混改制度體系,一企一策積極穩妥推進。一是積極推進混改破冰。東北特鋼、北方重工分別引入沙鋼集團、方大集團等民營戰略投資者,完成破產重整。環保集團、沈鼓集團、瓦軸集團等企業探索推進集團層面混改。二是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大連冰山、東北制藥以及國家第三批混改試點企業混改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員工持股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渤海輪渡等5戶企業完成員工持股試點,凌鋼集團等6戶“雙百企業”加速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三是積極推動企業上市。能源控股集團所屬新能源板塊、遼寧成大生物有望年內上市。
著力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企業活力動力
加快建立健全企業市場化內部治理機制,著力解決“鐵交椅”“大鍋飯”問題,切實做好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這篇文章。一是強力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制定《省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確定兩大核心指標和20項具體任務。目前,省屬企業用工公開招聘、合同制管理均達到100%,績效化薪酬達到60%左右。二是穩步推進市場化選聘經理層。沈陽市完成8戶市屬企業12個經理層崗位市場化選聘,遼陽、朝陽、盤錦等市選聘一批經理層人員,已經上崗開展工作。三是落實外部董事制度。沈陽、大連、鞍山、本溪、營口等市和省屬企業完成外部董事委派。其中,沈陽市屬企業實現外部董事全覆蓋,50%的市屬企業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
著力完善國資監管體系,提升國資監管效能
積極推進以管資本為主加快監管職能轉變,強化依法監管,突出分類考核。一是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取消、下放、授權監管事項29項,向“兩類公司”穩妥開展授權放權,《遼寧省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頒布施行。二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組建工作實現突破。能源控股集團等5戶企業開展了第二批試點,首家省屬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遼控集團完成組建并且運營良好,新動能基金建設、票據發行、資產收購等業務有序開展。14個市選擇21戶企業開展“兩類公司”試點。三是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取得重大成果。截至2018年末,全省基本實現集中統一監管,整合各類資產9300多億元,組建新企業集團125戶,打造一批新的市場主體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著力啃下歷史遺留問題“硬骨頭”,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企業卸下歷史負擔、輕裝上陣,為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一是全省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已在2018年底全面完成。駐遼央企486個和省屬企業74個項目,全部完成管理權移交和資產劃轉。二是全省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改革基本完成。2019年底,關閉破產或改制重組地方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企業1504戶,安置職工23.6萬人。目前,已關閉或重組駐遼央企廠辦大集體企業365戶,安置職工12.3萬人。三是穩步推進“處僵治困”。2019年末,全省318戶“僵尸企業”全部完成處置。2020年,按新標準確定“僵尸企業”822戶,擬用三年時間完成處置,今年將完成處置253戶。四是基本完成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截至10月底,全省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主體任務已完成,135.5萬名退休人員已實行社會化管理。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兩個一以貫之”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以黨建工作引領企業改革發展。一是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黨建進章”“一肩挑”“雙向介入、交叉任職”“四同步、四對接”等工作機制全面落實,落實黨組織研究討論作為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安排。二是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按照國有企業領導人員“20字”要求,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切實加強企業領導人員教育管理,不斷提高履職能力。三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實施“固元鑄魂”“固本強基”等國企黨建工程,推進企業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夯實基層戰斗堡壘。四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連續4年組織省(中)直企業開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大會,加強違法違紀案件查處力度,嚴肅處理相關涉案人員,推進國資國企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走向深入。五是全面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全省國資國企系統普遍建立意識形態分析研判、定期報告等工作制度,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動權。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