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青島國企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時期青島國企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效

文章來源:山東青島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1-01-13
“十三五”期間,青島國資系統發起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攻勢,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不斷優化國有資本戰略布局和結構調整,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截至“十三五”末,青島市屬企業取得亮眼成績單:資產總額達到2.5萬億,為“十二五”末的3.57倍;營業收入、利稅總額分別突破5400億元和760億元,較“十二五”末實現2倍增長。
實施企業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完善“大國資”運行指標體系
青島市國資委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加快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會議精神,按照“統一所有,分級管理”的法治化原則,形成國資監管“一盤棋”。
“十三五”期間,完成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工作,通過對各部門管理企業實行“統一監管”政策,新納入市屬企業統計口徑的經營性國有資產達8081億元。
同時,開展了區(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工作,建立包括市屬生產服務類,金融文化類國有企業,以及十二個區(市)所屬國有企業“大國資”口徑的國有資產運營指標體系。
2019年以來,青島市國資委全力推進“國企改革”攻勢助力“雙招雙引”工作,通過搭建駐青央企、省企與青島及區(市)政府交流溝通平臺,推動企業與各級各類國企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對接合作,促進提高青島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按照“大國資”全口徑統計,截至2020年11月末,青島市域內國有企業(含駐青央企、外地國企及區市國企)資產總額4.48萬億元,營業總收入1.17萬億元,利稅總額1337億元,市域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加快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集成優勢資源促進經濟穩步增長
“十三五”期間,青島市屬企業市場化改革持續縱深推進,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更趨合理,國有資產的“質”與“量”顯著提升。
在推進青島市屬企業混改中,2020年雙星集團股權劃轉城投集團,海信國有股權劃轉華通集團,并完成集團層面混改。
建立市域大交通體系,整合“交運集團”和“公交集團”組建青島城運控股集團;拓展青島特色資源,成立海檢集團、旅游集團,市屬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截至“十三五”末,青島港集團、城投集團、國信集團、地鐵集團、雙星集團等企業資產規模大幅提升,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2-12倍;澳柯瑪集團、青啤集團、海灣集團、海發集團、國信集團效益大幅增長,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2-15倍,拉動全市市屬企業效益成倍增長。
彰顯國有企業責任擔當,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和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環境,青島市國資委和市屬企業在抗疫大戰中挺身而出,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六穩”工作要求,落實“六保”工作任務,有力發揮了頂梁柱的關鍵作用,彰顯了國有企業“穩定器”“壓艙石”的責任擔當。在今年全球經濟形勢極為惡劣的環境下,青島市屬企業全年經濟效益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上繳收益增收72%,創歷史新高。2017—2019三年任期考核結果中,海信、青啤、海灣、國信、城投5戶企業為A級;2019年度考核結果中,海信、青啤、海灣、城投、國信、華通、機場7戶企業為A級,華通首次進入業績考核A級。
截至2020年底,制造類企業不斷加強轉型升級,整合優質產業資源提高市場競爭力,經濟效益增長明顯。營業收入2819.81億元,同比增長12.60%,實現利潤157.06億元,同比增長38.90%。海信集團、青啤集團、澳柯瑪集團、雙星集團、飲料集團均實現效益指標兩位數增長。
投資類企業以改革試點為抓手,固本強基加快發展,資產和效益大幅提升。營業收入502.36億元,同比增長110.00%;實現利潤55.45億元,同比增長58.90%。國信集團、城投集團、華通集團、海發集團效益增速名列前茅。
下一步,青島市國資委將緊密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不斷深化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各項任務,科學制定《青島市國有資本結構調整戰略布局十四五發展規劃》,努力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