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濟淮工程重要節點派河口泵站主廠房封頂
引江濟淮工程重要節點派河口泵站主廠房封頂

文章來源:安徽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1-03-22
“封頂了!泵站終于封頂了。”今年31歲的王志成站在引江濟淮派河口泵站項目旁緊緊抱住工友,開心得像個大男孩。
近日,伴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澆筑到位,位于安徽省肥西縣的派河口泵站,正式完成主廠房封頂,為該項目年底建成具備通水條件打下了堅實基礎,工程迎來“開門紅”。
“再苦再累,只要能參與這個大工程,就值了!”王志成告訴記者,他已經在派河口泵站工作兩年了,每天和工友們一起澆混凝土、軋鋼筋,同吃住、共忙活,只在新年時回過一次江蘇老家。
“以前父母隔三差五催我趕緊結婚,要個孩子,但知道我在忙著‘送水的大工程’后,就再也沒催了,讓我好好干。”王志成說,等忙完了這個項目,他要帶著父母來到引江濟淮派河口泵站,講講自己參加的“大工程”。
王志成參加的這個“大工程”可不一般。全長723公里的引江濟淮工程,溝通長江、淮河水系,既是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標志性工程,也是安徽省基礎建設的“一號工程”。
作為引江濟淮工程中重要梯級泵站之一,長江水來到這里,要被抬高4.8米,所以這對泵站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把長江水“抬上去”,派河口泵站裝機9臺機組,是安徽省機組臺數最多的泵站。同時,派河口泵站單機流量38立方米/秒,水泵葉輪直徑為3.15米,也是安徽省單臺流量最大、直徑最大的軸流泵。
但對于派河口泵站來說,工程難度最大的還是混凝土澆筑質量。如此大規模的異型混凝土澆筑,一直是國內工程難題,溫控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建筑變形開裂。
沒有創新,就沒有引江濟淮。
在派河口泵站工程中,建設者們創新實施了“混凝土澆筑溫控有限元仿真計算分析”,并在澆筑前埋設溫度傳感器實施監控,實現混凝土溫度測量的數字化自動采集,表里溫差、絕熱溫升、升降溫速率等溫度指標控制,滿足相關規范要求,從而達到更好的防變形效果。
事無巨細,方能精益求精。宋誠說,在泵站建設中,每次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預沉后終凝前兩小時,建設者們還會采取二次或多次抹面壓實,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細小裂縫。
創新建設工藝、嚴苛技術細節,將施工難點變成了技術亮點,這或許就是引江濟淮建設者對高質量追求的最好詮釋。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引江濟淮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一個世紀夢想,正在加速實現。
今年引江濟淮工程計劃完成投資125億元,實現81個建設項目全面開工,完成東淝河船閘工程等17個項目建設任務,加快推進引江濟淮二期工程可研和初設審批,力爭實現二期工程盡早開工建設。
江河浩蕩,碧野無疆。如今,在綿延千里的引江濟淮浩瀚工地上,數萬名建設者正用堅忍與奮斗鑿通南北,讓江河握手,讓湍流改道,書寫著盛世治水的安徽答卷。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