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取得積極成效
上海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取得積極成效

文章來源:上海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1-04-07
上海國資國企按照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安排,深入推進區域性綜改試驗,全方位探索實踐國資國企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洋山四期碼頭全景
加強集中統一監管 推動經營性國資監管全覆蓋
上海地方國資采取直接監管、委托監管、指導監管三種監管方式,將實體、金融、體育等經營性領域國資由市國資委直接監管。目前,直接監管企業的資產、營收、利潤占市屬經營性國資國企總量均超過90%。打造上海國際、上海國盛、上海國投三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完善“金融+運營+投資”國有資本管理體系,構建“1+3+N”國有資本監管架構,推動實體、金融等經營性國資融合發展。
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
堅持公眾公司導向 深化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
以公眾公司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積極推動國有企業上市發展。近兩年,中國太保實現倫敦交易所上市,上海農商銀行IPO獲得監管部門審核通過,上海建科集團啟動整體上市準備。經過多年的努力,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已占到市場競爭類、金融服務類企業總量的2/3,上海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達到86家,成為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突擊隊、上海國資優化布局完善治理的重要承載、上海國企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的主要引領。
上海地鐵1號線梅隴停車庫
強調激勵約束并重 激發國有企業內生動力活力
在市管國有企業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全覆蓋的基礎上,按照“成熟一家推進一家”原則,在17家企業集團開展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實現金融服務類全面推進、市場競爭類有條件覆蓋、功能保障類與改革配套的工作目標。聚焦價值增長與高質量發展,兩年里推進10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3家非上市公司實施上海地方《張江辦法》激勵措施。通過激勵與約束并舉,激發改革發展動力和創新創業活力。
下一步,上海國資國企將更加注重服務國家和上海戰略。聚焦自貿新片區、科創板、長三角一體化等戰略任務,以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先導產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引導國資增量,夯實產業基礎,打造產業高地,在服務上海發展中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更加注重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在各級國有企業全面推進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全面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管理制度;對國有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差異化監管,做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改”字文章;加快完善以公司章程為基礎的企業內部制度體系,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進一步完善決策、監督、執行的協同高效運作機制。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