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華安期貨“保險+期貨”服務鄉村振興
安徽華安期貨“保險+期貨”服務鄉村振興

文章來源:安徽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1-06-08
遇到自然災害或糧食價格下跌,廣大種植戶不僅沒了收入,反而還會面臨大額損失,這一度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不利因素。
作為金融創新的新模式和市場化價格風險管理的重要模式,“保險+期貨”結合期貨市場的風險規避功能與保險的承保理賠作用,創新性地解決農業價格不可保、市場風險難規避等難題,成為中國農業風險管理體系的有益補充,有效保障農民收入,在服務“三農”過程中效果顯著,成為金融合作扶貧的重要抓手。
2017年以來,華安證券在脫貧地區開展“保險+期貨”扶貧項目約20個,累計專業性扶貧支出977.89萬元,累計承保金額約8.8億元,理賠金額超過2200多萬元,10萬多農戶從中受益。
立足安徽 爭當專業扶貧“探路人”
華安期貨作為安徽省本土的期貨公司,長期致力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在安徽省內多個貧困地區推進、落地“保險+期貨”扶貧項目,積極投身于服務國家脫貧戰略的行動中。2017年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華安期貨在皖北貧困地區首次開展大豆“保險+期貨”扶貧項目,當年即為1.7萬多戶農民挽回經濟損失291.4萬元。截至2020年底,華安期貨公司在皖北主要糧食主產區和皖南農作物保護區(包含多個國家級貧困縣),持續開展11個“保險+期貨”扶貧項目,品種涉及大豆、玉米、棉花等,保障金額達5.58億元,累計幫扶8.2萬戶農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5萬戶,總賠付金額達1574萬元。
2018年,華安期貨聯合上海證券交易所、華安證券一起在宿松縣推動開展了棉花“保險+期貨”項目,并共同承擔了項目的全部保費146萬元,實現了讓所有參保農戶零保費參保。該項目總承保面積2.08萬畝,直接保障了6378戶棉農的種植收益,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45戶,最終實現賠付共265萬元。該項目由中國證監會系統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共同合作完成,開創了金融專業合作、精準扶貧的新模式,得到了當地政府及農戶的充分認可,華安期貨“保險+期貨”扶貧項目成為安徽金融扶貧的華安樣本。
全國推進 爭做專業扶貧“主力軍”
為響應國家脫貧攻堅戰略號召,破解脫貧村、脫貧群眾發展的難題,發揮優勢兵力作用是關鍵。華安期貨優先考慮建檔立卡脫貧戶作為服務主體。
為不增加農戶負擔,華安期貨拓寬思路,想方設法幫助農戶解決保費來源問題。沒有保費,一切都是紙上談兵。面對這一困境,華安期貨另辟蹊徑,通過金融合作的方式,以“保險+期貨”項目為平臺對接多方機構資源,創新性地引入期貨交易所、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公司、行業協會以及多方扶貧機構共同參與,合力解決了保費難題,建立了以農戶為中心、多方機構互為補充、合作共擔的高效溝通協作機制。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讓脫貧攻堅的列車快速平穩地前進,好的“車頭”是關鍵。“保險+期貨”的扶貧模式得到了華安證券的大力支持,不僅在資金方面給予公司大力支持,也堅定了華安期貨將這一模式推向全國的信心。
2020年運作的“保險+期貨”項目中,華安證券特從華安證券公益基金會劃撥了總計163萬元作為保費補貼來支持貧困農戶參保,開創了體系內券商、期貨共同發力,齊心幫扶的協同工作模式,高效推進項目落地脫貧地區,切實落實金融專業扶貧、精準扶貧,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國有上市金融企業精準扶貧的社會責任。
在華安證券的支持下,華安期貨還在云南、新疆、內蒙古、山東、四川、甘肅等多個脫貧地區,開展了天然橡膠、玉米、豆粕、蘋果、飼料、紅棗等品種的“保險+期貨”扶貧項目。
接續奮斗 當好鄉村振興的“領跑者”
不知不覺間,華安期貨參與扶貧工作已經四年有余,期貨人懷著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奔赴各脫貧地區。
除專業扶貧外,華安期貨積極響應行業協會“一司一縣”號召,相繼與安徽宿松縣、安徽臨泉縣和河南桐柏縣簽訂了對口幫扶協議,結合當地的實際,開展幫扶工作。通過在脫貧地區舉辦相應的會議,培訓相關企業學會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和價格保險,將金融知識送下鄉。解決脫貧地區大學生、殘疾人就業問題。通過捐款捐物、愛心助學、消費扶貧等多種形式助力脫貧。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實施鄉村振興也已啟動。華安期貨將始終牢記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繼續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以“保險+期貨”為重要抓手,當好鄉村振興的“領跑者”,續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