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國資委發布《湖北省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十四五”規劃》
湖北省國資委發布《湖北省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十四五”規劃》

文章來源:湖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1-08-12
近日,湖北省國資委發布《湖北省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十四五”規劃》,提出了湖北省國資國企“十四五”時期總體發展戰略,明確要求聚焦六大任務、優化四大布局結構、實現四大轉變,到“十四五”末,湖北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到70000億元,年營業收入達到6000億元,年利潤總額達到500億元。
實現四大轉變
實現從一般企業向一流企業轉變,國有資本進一步向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優勢行業、優勢企業集中,到“十四五”末,涌現一批位列中國500強、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和“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優勢企業。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國有企業創新主體意識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創新投入逐年加大,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全面展開,關鍵核心技術、行業共性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占比顯著提升。實現從四面發力向聚集主責主業轉變,積極落實雙循環、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和湖北省“一主引領、兩翼帶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建成一批重大項目,帶動一批重點產業。實現從行政化經營向市場化運營轉變。混合所有制改革穩妥推進,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進一步健全,國企改革專項工程取得顯著成效,湖北武漢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成功破題并縱深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國有企業活力大大增強。
優化四大布局結構
優化空間布局,構建“深耕湖北、融入雙循環”的國有經濟空間布局。深耕湖北,落實“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形成比較均衡、協調的國有經濟省內空間布局。融入雙循環,認真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深化央企合作和省際國資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優化產業布局,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做強做優基礎設施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突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應急產業等關鍵產業,規范發展房地產業和金融業,有序退出產能過剩產業和低端落后產業,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國有經濟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高端集聚。優化企業結構,針對湖北省國資監管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業務同質化等問題,加快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實施專業化整合,開展市場化并購,注重聚焦式發展,推動形成規模適度、主業清晰、錯位發展、相互協同的企業結構。優化資產結構,綜合運用提升優質資產價值、處置低效無效資產、降低資產負債等手段,優化企業資產結構,提高資產質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物質支撐。
聚焦六大任務
強化創新驅動,將創新作為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首要任務,把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有企業的重要使命,建設科技創新體系,發揮優勢開展創新,優化創新機制體制,建設創新人才隊伍。推進數字化轉型,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要求,推進湖北國資國企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數字產業化為基礎,以產業數字化為重點,以管理數字化為支撐,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實施人才強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推動人才強企戰略向縱深發展,著力培養建強“三支隊伍”,加大人才教育培訓力度,完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對人才的有效激勵和約束,營造良好人才環境。
深化國企改革,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重點,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抓好國企改革專項工程,打造股權多元、機制靈活、治理現代、競爭力強的國有企業。優化國資監管,按照以管資本為主的要求,圍繞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提高效益,大力推進各級國資監管機構監管職能、監管重點、監管方式、監管模式等多方位轉變,切實提高監管的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著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加強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激勵企業領導人員擔當作為,強化基層黨建工作,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