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國資國企系統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見成效
寧夏國資國企系統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見成效

文章來源:寧夏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1-10-21
近年來,寧夏國資委認真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指導推動區屬國有企業調整資本結構,優化資本布局,提高運營效率,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堅持創新發展,發揮引領作用。在企業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增加“科研創新投入”指標,將企業研發支出視同歸母凈利潤加回,對科技創新成果給予獎勵加分,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努力實現國有企業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柔性引進6名全日制博士、106名碩士來寧工作,優化了企業人才隊伍結構,為企業儲備了后備人才,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近年來,國資委黨委組織示范性培訓70余期,各企業累計組織各類培訓6000余期,參加培訓46萬人次,有力提升了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和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業務知識水平。大力推進企業家人才庫、人才盤點、高端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等重點人才項目,形成人才強企的發展格局,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推進協調發展,提高發展質量。寧夏國資委通過脫鉤劃轉、重組整合等方式,推動國有資本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煤化工和金融服務、交通運輸、現代農業等行業集中。銀川市組建了以銀川通聯資本、銀川金控集團為核心的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集團公司,吳忠市形成農投、創投等“七大投”國資國企新布局,產業布局結構日趨合理。配合國務院國資委核銷參股央企寧夏煤業公司、國家電投寧夏鋁業集團、東方有色低效無效資產40.87億元,核銷寧夏建投、寧夏交投低效無效資產0.5億元,2017-2020年累計處置28戶“僵尸企業”,有效解決了法人戶數多、管理鏈條長、虧損企業數量大等突出問題,企業發展質量有效提升,實現了協調發展。
促進綠色發展,保護碧水藍天凈土。大力推進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治,寧夏煤業公司停止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內的一切采掘活動,組建環境治理隊伍,全面實施環境治理,并積極做好飛播綠化工作,賀蘭山生態環境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寧夏旅投在經營景區過程中加大環境保護投資建設,投資400余萬元改造賀蘭山詩詞木步道,解決了游客亂走踩踏林地、破壞生態環境問題,并建設生態文明館,積極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西部創業開展粉煤灰全程集裝箱聯運業務,寧夏交投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利用液態粉煤灰進行橋涵結構物臺背回填,減輕了環境污染,取得顯著社會效益。
加快開放發展,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引導國有企業搶抓“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機遇和中阿博覽會辦會機遇,積極參與內陸開放試驗區建設,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為寧夏國有企業開展海外投資進行了探索,為今后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借鑒。堅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則,積極穩妥深化區屬二三級營利類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目前,形成116家混合所有制企業,引進民營資本201.43億元,使國有企業的制度優勢與民營企業靈活高效的經營機制有效結合,在規范法人治理、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取得突破。
實現共享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組織實施了400萬噸煤制油項目,推動落實銀西高鐵、西會高速等一批關系民生的重大工程項目。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71億元、發放扶貧貸款230.76億元,協調7戶中央企業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0.61億元,履行了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建立資本經營預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確定國有資本收益收繳比例,累計上繳國有資本收益13.5億元,發揮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引領帶動作用。制定《自治區國資委關于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鸬慕ㄗh方案》,7戶監管企業共劃轉國有資本29.67億元,努力實現國有企業發展成果與民共享。對全區36戶國有企業的“三供一業”進行了分離移交,涉及職工約12萬戶,建筑面積約1200萬平方米,維修改造資金約30億元,減輕了企業辦社會負擔。強化疫情防控物資保障,疫情期間為監管企業協調防控物資11批,有力支持了監管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為國資國企系統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了力量。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