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云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1-12-01
雪山、草甸、湖泊、熱帶雨林、民族風情……氣象萬千的七彩云南,成為獨樹一幟的詩和遠方。
近年來,云南文化產業保持較快發展,規模進一步壯大,文化綜合實力和影響力全面提升。2012年至2019年,云南特色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98.97億元增加到784.32億元,占GDP比重3.38%。2012年至2020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從337.8億元增加到687.59億元。22家企業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26個項目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昆明市創建成為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博會、七彩云南賽裝節等成為云南文化產業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易平臺。文化產業成為云南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和新增長點。
創建國家級文化旅游品牌
“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好梳妝……”位于蝴蝶泉附近的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是中國最大的白族聚居自然村落,常年居住人口在1萬人以上。2007年,周城村被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白族扎染藝術之鄉”。
游客來到周城村觀景、體驗扎染技藝、品嘗白族美食,流連忘返。周城村已發展餐飲業46家,旅游產品銷售300余戶,扎染作坊18戶,民間扎染博物館一家,年產值900多萬元。扎染技藝帶動了6000多名周城村村民及周邊婦女就業,年銷售收入7000多萬元,80%以上產品銷往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走進建水紫陶產業園,具有中國古典元素與現代風范的紫陶藝術品吸引著觀眾的目光。2017年,建水紫陶產業園成功申報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在占地358.87公頃的土地上,一個由紫陶產業發展集聚的核心區,由人才培養實訓區、產品研發區、物流配套功能區組成“一核三區”,集創意、生產、展示、市場、體驗為一體的產業園區已逐步成型。核心區域內的紫陶文化創意園、紫陶文化主題街、紫陶小鎮,將生態、文化、休閑和旅游融為一體,入駐了一批紫陶生產銷售、產品展示、原料配送企業,為紫陶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2018年至2020年,建水紫陶年產值達到24.15億元,全縣登記注冊的紫陶生產銷售企業和個體戶達1500多戶。
目前,云南省已建設了160個文化旅游景區,推出80條精品文化旅游主題線路,創建國家級文化旅游品牌——建水紫陶產業園區,昆明、大理、麗江等7個城市列入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試點)城市創建單位,建設5個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4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打造一批特色小鎮和旅游特色村,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街區88個。
“金木土石布”彰顯產業特色
在永仁縣蓮池鄉查利么村,彝繡成了這里的支柱產業。查利么村委會為了讓搬遷群眾在此得到長足發展,通過協會+公司+車間+繡女的經營管理模式,帶動全村婦女參與彝族刺繡,還有男性村民也加入到刺繡行業中。目前,全村每年可生產大小繡品20多萬件,實現銷售收入1300多萬元。全縣先后成立了永仁縣彝族刺繡協會、蓮池鄉彝族刺繡協會等3個協會及12個刺繡分會,扶持示范戶36戶、彝繡企業3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6個。2019年,永仁縣彝族刺繡車間在查利么村建成投入運營。婦女們制作的繡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城市,以及美國、韓國等國家。
山高路遠,怒江碧璽藏匿深山,鮮有人知。怒江是目前中國唯一的碧璽產區,其品質、色彩并不遜色于世界頂級碧璽。怒江人蘭慧明2008年成立怒江瀘水蘭若珠寶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將碧璽、彩云玉、獨龍江和田玉制作成精美的文創產品,帶動了當地農民走出致富之路。目前,蘭若珠寶是怒江唯一一家文創企業,2018年榮獲“云南省民族民間工藝品龍頭企業”稱號,2020年在云南省20家文創企業中榜上有名。公司的碧璽精品取材于丙中洛、德貢公路、茶馬古道、怒江金絲猴等怒江元素,其作品“獨龍江最后的馬幫·彩云玉”獲2019南亞東南亞品牌文化旅游商品國際大賽優秀工匠獎。2018年以來,公司每年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2019年6月,公司“蘭若”碧璽私人博物館成立,成為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中緬孟印寶玉石文化研究基地、蘭若珠寶文創中心、大學生孵化創業基地、少數民族就業培訓中心等。
自2013年云南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云南省民族民間工藝品發展規劃》,確定了發展“金木土石布”為核心的民族民間工藝品特色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原來藏在深山和邊遠村寨的刺繡、土陶、木雕、銀飾等被推廣到全世界。建水紫陶、鶴慶銀器、個舊錫器、劍川木雕、開遠根雕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間工藝品年產值均在10億元以上。石林阿著底、鶴慶新華村、劍川獅河村、騰沖荷花鄉、香格里拉尼西村等50多個村寨通過發展民族民間工藝品,轉移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了農村群眾收入,優化了農村經濟結構,成為云南省各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文化旅游行業扶貧帶動80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十三五”期間,云南累計實施文旅扶貧項目超過5700個,完成鄉村文化和旅游投資1032.4億元。據測算,云南省鄉村旅游累計接待游客9.25億人次,實現鄉村旅游總收入7300億元,綜合帶動80.85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藝術精品引領演藝新潮
《云南映象》以5000多場國內外商演的成績,創造了至今中國大型舞蹈演出場次無人企及的紀錄,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云南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如詩如畫的《麗江千古情》、美輪美奐的《夢幻騰沖》等一批經典旅游演藝劇目的成功打造,成為了云南藝術精品工程的典范。
近年來,云南省積極實施藝術精品工程、民族文化工程和千里邊疆文化長廊工程建設,培育出了七彩云南(國際)民族賽裝文化節、傣族潑水節、景頗族目瑙縱歌節、中國佤族司崗里摸你黑狂歡節等10大節慶活動。同時,推動旅游+非遺,依托85個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培育非遺旅游體驗基地和研學基地,打造《云上紅河 花樓戀歌》《老達保拉祜民歌》等一批非遺演藝節目。推動旅游+紅色文化,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滇西抗戰紀念館、松山戰役舊址等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經過不懈努力,云南文化旅游加速從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轉變。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