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市建立三項機制 加強國企工資總額管理
寧夏石嘴山市建立三項機制 加強國企工資總額管理

文章來源:寧夏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1-12-23
近日,寧夏石嘴山市國資委印發了《石嘴山市屬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試行)》,通過建立工資總額分級分類管理、預算管理和決定機制,加強和規范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建立健全國有企業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
建立工資總額分級分類管理機制。完善出資人依法調控與企業自主分配相結合的企業工資總額分級管理體制,分類實行差異化的工資總額管理方式。一是實行分級管理。石嘴山市國資委負責制定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制度,并對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企業結合實際制定本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編制職工年度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報市國資委核準或備案后組織實施。二是實行分類管理。石嘴山市國資委根據企業功能定位、公司治理、人力資源市場化程度等情況,對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實行核準制或備案制管理。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或者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試點的企業,根據改革推進情況,探索實行更加靈活高效的工資總額管理方式。三是實行差異化管理。企業工資總額水平在與企業經濟效益指標掛鉤的同時,實行“一企一策”差異化管理方式,營利類企業與企業市場競爭力指標掛鉤,功能類企業與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指標掛鉤,公益類企業與公益業務的完成質量指標掛鉤。
建立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機制。明確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編制范圍、編制內容和審批流程,強化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的動態管理和監督檢查。一是編制范圍全覆蓋。將企業一個會計年度內直接支付本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全部納入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編制范圍為納入財務報表合并范圍的全部企業,包括企業集團總部及其所屬各級獨資、全資、控股的子企業,以及其他各類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單位或項目等,企業不得在工資總額之外列支任何工資性支出。二是編制內容分類管理。企業按預算基數、預算增減、單列工資三部分編制工資總額預算。預算基數原則上為市國資委清算確認并剔除不合理因素后的上年度工資總額,預算增減是指因效益變動而增減的工資總額,企業負責人薪酬等在工資總額中單列管理。三是編制流程規范有序。企業按照“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的程序,層層做好所屬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編制工作,在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后,于每年4月底前報市國資委審核,并于次年4月底前提交執行情況報告。四是監督措施嚴密有力。石嘴山市國資委將企業工資總額管理納入出資人監管范圍,對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實行動態監控,每年定期對執行情況進行清算,必要時委托專門機構進行檢查。企業須加強對工資分配決議執行情況的監督,重大分配事項依法依規履行決策程序和民主程序。企業年度工資總額信息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建立工資總額決定機制。按照“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工資降”的原則,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水平與經濟效益增長、勞動生產率提高聯動機制,實現企業職工工資能增能減。一是建立工資效益聯動機制。企業當年工資總額預算增(減)幅在上年企業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增幅的80%至-40%范圍內確定,企業根據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生產經營實際等分類確定工資效益聯動指標,合理編制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實現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工資降的管理目標。二是建立勞動效率對標調整機制。在工資效益聯動確定的工資總額基礎上,根據企業人均營業收入和勞動效率系數(0.8至1.2),計算調整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增(減)幅,引導企業控制成本,提高經營效率。三是建立工資水平宏觀調控機制。在按照工資效益聯動和勞動效率對標調整機制確定的工資總額預算增(減)幅的基礎上,對標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工資水平、盈虧情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其他特殊因素,適度調控企業工資總額增(減)幅,統籌處理好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和企業內部不同職工之間的工資分配關系,確保企業工資總額增減保持在合理區間。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