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合作持續推進 央企近萬億元項目助力陜西建設
央地合作持續推進 央企近萬億元項目助力陜西建設

文章來源:陜西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2-05-06
中車永濟電機是為高鐵、地鐵等軌道交通提供動力的龍頭企業。現在,這家央企也是西安軌道交通產業鏈的“鏈主”企業。
“從央企投資、項目落地,再到央企擔當產業鏈‘鏈主’,自2020年9月央企進陜推進大會召開以來,央企與陜西的合作不斷加深。”陜西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
一方面,央企圍繞陜西重點產業鏈布局了一批重大項目,為陜西“補鏈強鏈延鏈”提供了強勁動能;另一方面,央企把創新技術和創新管理融入項目建設,對陜西企業轉型升級起到引導作用。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底,陜西與駐陜央企累計簽約項目415個,投資總額9689.11億元;落地項目307個,投資總額6316.65億元。
央企當“鏈主” 做強陜西軌道交通產業
“自從擔任‘鏈主’后,我們看事情的角度發生了變化。以前著眼企業自身發展,現在更多從產業鏈項目的布局、配套、規模以及集聚效應思考,感覺身上擔子一下子重了。”中車永濟電機首席技術專家高永軍說。
中車永濟電機主要承擔軌道交通電傳動系統、供電系統、空調系統、智能運維系統等研發及產業化;在陜西有上游供應商128家,近3年在陜西平均每年采購金額20億元左右。
“陜西有做強軌道交通產業鏈的基礎。”高永軍說。
目前,陜西正加快打造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西安地鐵建成8條線路總里程259公里,初步形成了一條集科技創新、勘察設計、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維護、增值服務于一體的軌道交通產業鏈,但產業規模體量較小,配套不足,布局分散。
“作為龍頭企業,我們將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招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西安,推動配套企業聚集發展和能力提升。”中車永濟電機相關負責人說。
在中車永濟電機相關規劃中,產業鏈建設將依托既有企業及新引入企業,在西咸新區建強整車制造、維修等產業,在西安經開區完善關鍵零部件、整車制造、檢修產業,在航天基地發揮信號裝備制造產業作用,圍繞軌道交通產業鏈培育和形成一批專、精、特、新產品配套企業群體。
“在陜西西安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工作啟動的大背景下,我們希望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推動中車永濟電機等制造業央企和地方企業合作,做大做強陜西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
據悉,今年上半年,中車永濟電機將在西安與本地企業合資設立混合所有制公司,達產后營業規模可達15億元。
央企成為陜西轉型升級重要力量
4月16日,陜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在完成系統調試后正式投運。投運后,陜西每年可向湖北輸送清潔電力400億千瓦時。該工程是我國“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的能源大通道。
隨著陜西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和新能源開發,國家電網在陜西的投資逐年增多。據悉,2022年,國網陜西電力在陜西固定資產投資168.13億元,同比增長46.24%。其中,電網基建137.47億元,同比增長51.60%;生產技改、電網數字化、市場營銷等其他專項投資合計30.66億元。
據介紹,駐陜央企已成為陜西改善基礎設施、做大經濟總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支撐。
截至2021年底,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央企在陜子(分)公司共計1438戶,居全國第11位;資產總額2.37萬億元,居全國第11位,利潤總額912.4億元,居全國第9位,駐陜央企規模效益居全國前列。
在央企牽頭的戰略合作協議項目中,中國鐵道建筑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等央企落地項目數量和完成投資額位居央企前列。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合作發展部負責人說:“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將把陜西區域打造成重要的戰略基地,充分發揮企業的全產業鏈優勢,融入陜西省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發展的經濟圈,全面參與構建陜西綠色發展新格局。”
細化保障助力央企進陜不斷提速
2021年4月,陜西印發《央企進陜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思路,完善了工作機制,強化了組織領導。陜西省央企工作專班通過月度跟蹤、季度通報、年度總結、重點項目上門服務、不定期交流,多措并舉對接央企。截至2022年3月,陜西省央企工作專班共協調駐陜央企反映問題183項,已解決147項,正在辦理31項,持續跟進未解決問題5項。
據了解,各駐陜央企參與融入意愿強烈,中車永濟電機、西電集團、中國航發西航等積極向集團總部爭取擴大在陜項目布局和投資規模,并指定專人負責對接省央企工作專班辦公室,配合做好信息收集、材料報送,全力確保工作銜接順暢。
現在,央企進陜不斷提速,大項目好項目漸次落地。
重點項目進展更“快”。寶雞750千伏主變壓器擴建等一批主網架工程建成使用,彩虹光電擴產技改項目順利投產,國家能源錦界電廠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全流程示范項目成為陜西落地“雙碳”目標典型項目,國家能源榆林化工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實現了從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烴及各種化工產品“由黑到白”的完整產業鏈。中電科二十所牽頭的陜西省北斗產業創新聯合體、中國化學與陜西水務攜手合作打造的絲路國際水務科創園項目已落地秦創原。
產業升級結構更“優”。央企與陜西的合作項目正逐步向高端化、綠色化、特色化的方向邁進。415個項目中,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新能源項目有159個,投資總額2199.86億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及水利重大工程建設等“兩新一重”項目95個,投資總額3782.55億元,涉及太陽能光伏、煤制烯烴(芳烴)深加工、輸變電裝備、航空等陜西省12條重點產業鏈。
新增項目動能更“足”。據統計,“十四五”期間,陜西兵器、陜西移動、大唐陜西等駐陜央企將進一步加大在陜投資力度,部分新謀劃項目已在對接洽談中,其中計劃2022年新開工的意向項目約37個,預估投資總額944.54億元。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