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四川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2-06-02
5月31日,新建川南城際鐵路自貢至宜賓線控制性工程宜賓臨港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順利合龍,該橋是世界最寬、跨徑最大的公鐵兩用鋼箱梁斜拉橋,也是世界首座采用公路和高速鐵路平層布置的橋梁,預計今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
2023年建成通車后,將呈現高鐵、汽車同層通行的壯觀場景,并連接蓉昆、渝昆高鐵,進一步推動川南城市群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為四川沿江開發和成渝經濟區連接南貴昆經濟區、泛珠三角區域走向東盟、東南亞的重要門戶。
宜賓臨港公鐵兩用長江大橋由蜀道集團主導建設,四川路橋和中鐵大橋局聯合承建。該橋位于宜賓市東部,連接三江新區與敘州區,全長1742.1米,橋面寬63.9米,主跨522米,在同類型橋梁中,其寬度和跨度均排名世界第一。大橋設計為中間4線300公里/小時的高速鐵路,兩側為雙向6車道城市快速路,最外側鋪設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是世界首座采用公路和高速鐵路平層布置的橋梁。
自項目開工以來,在蜀道集團的統籌部署下,各參建單位克服疫情影響,枯水期、豐水期施工組織等困難,攻克了水下基礎、索塔施工、鋼箱梁吊裝三大技術難題,并賦予這座“世界級”橋梁“體量大、技術新、建造快”三大特點。
為承載起4線高速列車及6車道過江車輛,宜賓臨港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在水下基礎、索塔、梁段上都體現出“體量大”的特點。
一是基礎體量大。其承臺的基坑開挖方量近5萬立方米,可填滿22個標準泳池;為讓索塔在江水中牢牢“站穩”,根部采用66根直徑2.5米的樁基,其上接2.2萬立方米混凝土承臺,為長江上游體量最大的深水嵌巖基礎。
二是索塔體量大。索塔高度為250.8米,相當于80余層樓高,混凝土澆筑總方量達3.65萬方,可填滿16個標準泳池,是同類型橋梁的3倍;索塔下橫梁長達79.9米,為世界已建橋梁之最。
三是鋼箱梁架設總量大。全橋共計99個鋼箱梁節段,每節長12米,寬63.9米,高5米。單片最大吊裝重量為587噸,總用鋼量約4.7萬噸,相當于6.5座埃菲爾鐵塔。
為安全、高效地完成這座國內首座高鐵與公路平層布置的大橋建設,項目團隊骨干組建了省機電冶煤系統臨港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在技術工藝和管理上進行創新攻堅,多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
一是國內首次采用“8”字型咬合樁-雙壁鋼組合圍堰,成功克服長江上游水流速度快、淺水域、厚覆蓋層等復雜水文及地質條件,為長江上游水下嵌巖基礎施工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二是國內首次采用“邊跨來梁-矮支架存梁”施工工藝,受季節性淺灘水域及跨中主航道通航影響,同時為減少水中施工環境污染,項目部開創性在邊跨側開挖出一條通道來保證邊跨側鋼梁運輸。同時邊跨側受原有河灘的影響,采用矮支架存放鋼梁,既保證了邊跨側鋼梁存放期間不受汛期洪水影響,又避免了大面積疏浚。攻克了長江上游季節性淺灘水域邊跨超寬幅鋼箱梁架設難題。
三是國內首次在重載鐵路施工中采用“鋼-混凝土結合梁”工藝,填補了高速鐵路橋梁施工的一項技術空白,為今后同類型橋梁施工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四是首次結合管理辦法使用多項智能系統,實現線上、線下互聯互通,安全管控全覆蓋。如智慧工地APP(結合《安全積分管理辦法》實現線上扣分)、智慧門禁系統(實時掌握工地動態)、VR安全體驗館(切身體會安全隱患帶來的后果)、智能安全帽(具備“實時定位、一鍵求救、隨時記錄”等功能)、智能遠程視頻監控、語音對講、電子圍欄。
為建造好這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橋梁,項目管理團隊大干快上,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工程建設,跑出項目建設“+速度”。
一是提前約6個月完成水下基礎施工。通過采用“8”字型咬合樁-雙壁鋼組合圍堰施工3號主墩水下基礎,實現不同工序同步施工;并首創“八爪魚”澆筑方式,打破傳統單點澆筑,極大提高了下料準度、施工效率與澆筑質量。較傳統方式節約工期約6個月,搶在枯水期(近6個月)完成長江上游體量最大的嵌巖深水基礎,確保項目安全度汛。
二是索塔施工效率提升約33%。通過創新采用塔柱與連接板異步施工、大噸位鋼錨梁與鋼牛腿分步吊裝、全裝配式鋼管支架,并改進傳統鋼筋、勁性骨架安裝工藝及液壓爬模,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無索區塔柱平均6天完成一節段施工,有索區塔柱平均7天完成一節段施工,較傳統方式施工效率提高約33%,實現了超高、超大尺寸索塔的快速施工。
三是在30天內組織完成1萬噸鋼箱梁運輸、存梁作業。通過超前部署鋼梁生產,改造碼頭,整合長江上游現有大型浮吊和船舶資源,調動8艘3000噸以上級別貨輪往返于總拼廠與橋位之間;用15天打磨出一套拖拽時速12米、一晝夜鋼梁到位的運作成熟、效率極高的鋼箱梁拖拉系統,在水位回落前的30天里完成了22片、總計近1萬噸鋼箱梁存梁作業,為鋼箱梁對稱懸拼架設打下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