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國資委精準發力 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聊城市國資委精準發力 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文章來源:聊城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2-06-16
今年以來,山東聊城市國資委積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抓住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加快提升國企發展質效兩條主線,努力在六個重點改革任務方面見實效,牢牢守住一排底線,著力推動市屬企業高質量穩增長。目前,74項改革任務已全面完成,取得一系列重要改革成果,部分重點領域改革成效顯著,改革紅利逐漸釋放。截至2021年12月末,市屬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同比上升68.0%、287.8%、356.9%,主要經濟指標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
堅持“三個錨定”,推動國資國企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堅持錨定深化改革爭先進位。在山東省對各市2次重點改革任務評估結果中,聊城市均位列全省A級第二位。全國地方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調研工作會議在聊城召開。開展對標一流企業管理提升和“學抓促”專項活動,指導市屬企業全部制定對標提升目標和方案。堅持錨定高質量發展探索創新。新濼機械公司盤活化解債務、涅槃重生的改革經驗,獲得多方面肯定。完善“1+1+N”國企領導干部管理體系,創新建立外部董事周例會、月紀實、年述職、出資人旁聽董事會等管理考評制度。探索出資人監督與審計監督信息共享機制,企業紀檢監察人員與監事會人員交叉任職。堅持錨定示范引領培育典型。推動公交集團“智慧公交標準化試點”項目,列入全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昌潤集團被山東省國資委評為“現代企業制度示范工程”A級企業。水務集團管網漏損控制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驗在全省推廣。鹽業公司獲省鹽業協會“務實經營標桿企業”稱號。
攻堅“六個見實效”,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在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上見實效。繼續保持在山東省前列位次,力爭在“三個明顯見成效”上取得標志性改革成果。一是堅持改革要徹底。召開市屬企業述職問詢會議,市屬企業主要負責人逐一述職,現場接受市政府主要領導現場問詢。堅持問題導向,制定《聊城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回頭看”實施方案》,每月聚焦1個主題,集中開展改革成效“回頭看”,對照行動方案全面盤點改革進展,對標改革要求查找短板不足,逐條逐項整改提升。目前已經開展“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兩非’業務剝離、瘦身健體”兩輪“回頭看”。二是堅持改革要實效。對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三項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點改革事項開展專項評估評價,推動改革取得實實在在效果。三是堅持改革要典型。制定《關于開展“展現新擔當·建功新聊城 國企改革擂臺賽”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典型案例評選推廣活動工作方案》,啟動第一期“國企改革擂臺賽”,8戶市屬企業、4個縣(市、區)12個改革案例參與評選,推動形成更多聊城國資國企改革模式、經驗和樣板。
在“十四五”規劃落實落地上見實效。一是發揮目標引領作用。錨定“到‘ 十四五’末,市屬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實現翻番增長”目標,加快構建“316”國有資本布局,細化分解“十四五”規劃15大項任務。二是啟動六大專項行動。啟動分類管理、風險管理、科技創新等6大專項行動,指導企業全部制定具體落實推進方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以上,水務集團與聊城大學合作成立“水務產業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支持新濼機械公司申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三是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組織開展學習培訓、觀摩交流等系列活動,引導企業制定數字化轉型具體措施。
在與省企、央企合資合作上見實效。印發《“省企央企合作對接百日行動”實施方案》,引導市屬企業拓展與省企、央企的合資合作廣度和深度,集中力量和資源,到省企、央企密切對接洽談,促成合作意向、敲定合作項目,力爭在中國企業論壇召開時,形成一批簽約成果。開展“省屬企業聊城行”簽約項目落地突破、重點省企合作突破、駐聊央企、省企合作突破、重點產業對接突破等四個突破行動,引導市屬企業圍繞新能源、生態環保、先進制造業、鄉村振興、城市建設、醫養健康等領域與省企、央企開展合資合作。推動東元公司與華潤醫藥山東公司、水務集團與水發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財金集團和中石化綠源公司、水務集團和北控投資公司達成合作意向。
在提升企業引領力上見實效。一是穩定企業經濟運行。督促市屬企業層層分解年度經營目標任務,建立“六個一”工作制度,定期監測、分析、研判企業經營運行情況,推動企業主要經營指標整體保持兩位數增長,確保時間和經營指標進度同步。截止2022年5月底,市屬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同比上升30.1%、13.1%、16.6%。二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引導企業積極研究政策,搶抓政策機遇,鼓勵企業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全市發展大局,認真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爭取承接重點項目建設任務。今年市屬企業提報年度投項目82個,項目總投資401億元,2022年計劃投資53億元。鄭濟高鐵聊城西站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大外環路項目、新動能中心項目、東昌學院新校區項目等一批省、市重點項目緊張有序建設,水務集團和水發集團建設2.13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開創全省污水處理廠光伏+綜合能源應用的先河,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達226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900噸。三是履行國企責任。督促市屬企業落實減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3個月房租政策要求,6月底前減免租金1100余萬元。加大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財信金投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授信支持24.5億元,新增審批授信15.9億元,智慧金融平臺注冊客戶近2.5萬戶,撮合信貸業務3692筆,放款234.5億元。
在增強監管效能上見實效。制定29項出資人權責清單和26項授權放權清單,重點完善了分類考核、稽查監督、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債務風險管控等制度,梳理形成71個國資監管制度文件。建成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逐步實現對市屬企業“三重一大”事項實時動態監管,同步推動縣(市、區)建設監管系統,開展業務指導和培訓。
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上見實效。制定《加強市屬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建設一支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搭建人才招引平臺,統一發布“水城優才”招聘公告,市屬各級企業提供93崗位招聘“水城優才”。印發《“聊有未來·城就精彩”-聊城市屬國企引才聚智、人才強企活動方案》,舉辦首期直播帶“崗”線上推介活動,推介青年人才引進崗位73個。
守牢一排底線,筑牢安全發展屏障
守牢疫情防控底線,以“四不兩直”方式定期到市屬企業檢查,督促市屬企業從嚴落實重點場所、核酸檢測、“場所碼”推廣應用等防控要求。守牢安全生產底線,把安全生產作為“一票否決”指標,列入市屬企業綜合績效考核內容。嚴格落實安全總監制度,市屬企業安全總監“應配盡配”,督促市屬企業全面開展安全大檢查大整治。守牢金融債務底線,對重點市屬企業開展風險排查和資產質量調查,形成專項調查報告。加強存有償債風險企業的監測預警,指導企業制定防范化解債務風險方案。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