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資國企以創新驅動改革 服務城市安全發展
深圳國資國企以創新驅動改革 服務城市安全發展

文章來源:深圳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2-08-22
近年來,深圳國資國企當好深圳改革發展、城市建設運營的“主力軍”,積極開拓創新,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區塊鏈等先進科學技術,推動改革創新和城市安全發展。
“數智”交易 助力公共資源交易改革
深圳市屬國企交易集團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以“打造全國領行智遠的交易生態平臺”為數字化愿景,牢固樹立“服務質量”和“廉潔從業”兩條生命線,全力實現監管陽光化、管控集約化、業務高效化和服務多元化四大目標,持續打造智慧化的全市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全面助力深圳建設“全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先行示范標桿”。
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全力提升市場主體交易效能。深化交易業務全流程數字化,破除市區壁壘,實現業務規則、交易流程、業務平臺、服務標準、數據交換標準“五統一”,打破信息孤島,強化數據整合利用,為采購人、供應商、監管部門、評標專家、代理機構、集采機構“六方對象”,提供“7×24小時”“一網式”業務辦理體驗。創新應用電子營業執照認證和數字證書跨區域交叉互認,市場主體僅需辦理一次CA或通過電子營業執照,即可參與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全要素交易。預計每年可為參與投標企業節省第三方CA證書費用300余萬元。引入“客產渠”三位一體先進服務理念,深化信息公開數字化,構建“多種服務渠道,統一服務出口”的公共服務平臺,為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和精準化服務。
推進交易服務平臺標準化,全面提升市場化服務能力。在公共資源領域率先落地“中臺+低代碼”架構和“多租戶”模式,將核心業務通用能力沉淀到業務中臺,通過調用中臺快速落地新興門類業務,打造“交易全線上、要素全覆蓋”的一體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通過多租戶模式,為客戶實現快速部署,提供個性化、定制化需求以及數據安全保障機制等全方位服務。通過SaaS服務、平臺賦能、本地化部署等多元合作方式,在山西、黑龍江等地實現跨區域合作,輸出業務經驗和技術能力。搭建“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采購”遠程異地評標調度系統,打破評審工作區域壁壘,促進異地專家資源共享,提高評審透明度和規范化水平,提升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目前,已順利開展與河南、江蘇、湖南等地的跨省遠程異地評標,與廣東省內18家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簽訂遠程異地評標合作協議。
推進全流程監管智能化,全面構建陽光采購市場環境。針對信息公開不規范等突出問題,完成要素交易領域102個合規性預警、45個效能提醒和29個大數據專項指標設計,建成“多主體多角度、全生命周期、主動式防御”的陽光監督體系,全面應用于政府采購、建設工程、土地礦業、重大資源、陽光租賃、產權交易、醫藥耗材等多個交易領域,推動政府采購公平競爭、陽光交易、健康發展,為深圳要素交易監管水平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奠定基礎。
打造“天空地”立體化動態監測體系 支撐城市安全發展
深圳市屬國企城安院融合“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信息化智能服務體系,創新應用“天(InSAR)+空(LiDAR)+地(loT)”立體化監測預警技術,有力支撐全市“一庫、四平臺、N系統”智慧應急實戰應用,為城市安全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天(InSAR)”即全天候城市建筑普查監測。針對城市建筑、基礎設施沉降、位移和形變等安全隱患特征,整合利用InSAR等遙感監測技術,在全國率先開展城市級連續的形變監測,推動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綜合性城市公共安全監測預警技術體系。依托在全市建立的1200萬個PS點(永久散射體點),實現對全市整體板塊與建筑物、水庫大壩、油氣設施等關鍵個體的多尺度安全監測。通過持續性監測,每月動態獲取可精確至亞厘米級的設施形變數據,基于數據比對分析,研判區域板塊及設施物體的安全情況,發現設施存在沉降、位移、形變異常情況后,及時預警,輔助主管部門做好風險研判與隱患處置。
“空(LiDAR)”即全覆蓋地質災害解譯調查。針對深圳市森林茂密、地質地貌條件復雜,各類防災隱患點多面廣,傳統調查手段無法完全覆蓋區域排查等問題,依托機載LiDAR的航飛掃描技術,完成國內首個全域性、城市級高密度LiDAR航拍掃描工程。堅持以高密度、高精度標準開展掃描,以“16個點/㎡”密度開展標準掃描,重點區域則“加碼”至“30個點/㎡”,突破傳統地質山高林密的條件限制,實現對高大喬木、低矮灌木、腐殖層及地表的穿透掃描,深入排查傳統手段難以查明的地質災害風險。目前已實現深圳市2465km2面積高精度高密度掃描,圍繞各轄區地質災害、高壓線路和林下道路開展專題解譯分析,為災害防范提供精細化時空數據支撐。
“地(loT)”即全場景智慧應急實戰應用。融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化等物聯感知技術,聚焦應急、住建、消防、交通、水務等行業領域,創新構建全場景智慧應急服務支撐體系,全面助力深圳建設更具韌性的安全城市。研發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救援、城鄉安全、疫情防控和綜合支撐6大領域27個業務應用系統(平臺),助力深圳市“1+11+N”監測預警指揮體系建設,以全場景智慧應急實戰應用支撐城市安全。打造線上線下融合一體的宣傳教育平臺“學習強安”,目前平臺注冊總人數突破424萬、注冊企業超22萬,策劃活動超100次、學習課程超1000門,累計總學習時長超274萬小時,助力培育濃厚安全氛圍。形成全方位的服務支撐模式向多行業多領域廣泛推廣,立足深圳、走向全國,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融合發展,快速響應深圳“20+8”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引領打造“政產學研用”安全應急產業生態。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