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團創新求變 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北汽集團創新求變 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文章來源:北京市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2-10-28
汽車工業正站在百年未遇的變革路口——
傳統燃油車產品體系,正被更低碳、更智能的新能源車矩陣所重構;傳統銷售體系,正過渡為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新零售模式;主機廠與上下游的傳統關系,正轉變為更加扁平高效的生態互動……
新的歷史機遇擺在面前,作為中國汽車工業骨干力量的北汽集團,乘勢而上、創新求變,積極推動由資源拉動的外延式增長轉向以創新為驅動的內涵式發展,探索出了以“聚焦主業、開放合作、改革創新、減量增效、黨建引領”為核心的北汽高質量發展路徑,全力推動北汽“由大到強”的關鍵轉變。
聚焦主業 凝聚踐行初心發展合力
“做實體經濟,要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地做一個主業,這是本分。”對于北汽集團而言,“造好車”是初心,是主業,更是本分。
對此,北汽集團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新發展特征、構建新發展格局,集中優勢資源,聚焦主業、聚焦自主打造核心競爭力,堅持乘商兩棲、中高端齊進、新能源為主、多能源互補的自主發展路線,進一步明確了整車、零部件、服務貿易三大主業內容。
發展出實招、見實效,北汽集團打出了系列聚焦主業的“組合拳”——
以做強自主標注主業做強。北汽集團始終堅持自主發展自立自強,已成功打造自主乘用車品牌體系和自主商用車品牌體系,持續保持行業領軍地位。
以健全鏈條支撐主業做強。整車發展的背后,是北汽集團延伸、做強產業鏈一體化運營的有力保障,其零部件平臺強化三電、智能化配套能力,現為全球40多家知名整車企業提供配套保障服務;服務貿易平臺聚焦銷售、物流主營業務,基于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第三大汽車經銷商集團的豐厚經驗,不斷向自主品牌營銷服務進行能力輸出;金融平臺為全產業鏈3000余家企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布局主業戰略性投資、孵化創新增長點。
以深化改革加持主業做強。北汽堅持向改革要活力,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部署,高位推動協調,有序退出通用航空、農業、房地產等非主業板塊,劃轉低效產能,化解國有資產減值風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以減量發展實現了增效主業。
聚焦主業,做強主業。北汽集團上下堅持“一盤棋”,聚焦技術、產品、服務、資源等核心要素狠抓能力,正以主業的聚焦與聯動,不斷強化北汽集團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實力積淀 科技創新鑄就發展底氣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北汽集團立足首都“四個中心”建設、融入“五子聯動”發展格局,堅持科技驅動發展,牢牢將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電技術是新能源車領域的創新核心,北汽新能源擁有高度自研的三電技術,包括高性能電機、動力電池、碳化硅電機控制在內的“秘訣”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智能網聯決定著企業在未來汽車產業中的“占位”。北汽集團圍繞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車聯網、電子架構四大領域,形成智能化核心技術開發能力、系統集成及資源整合等綜合性能力,自研開發座艙交互、車端決策控制算法、車路協同、云端車聯網等關鍵技術,并布局開發新一代智能汽車平臺。
北汽集團還擁有正向開發、構建整車平臺的體系化能力。北汽新能源以高安全、強智聯、高效能為技術特點的整車架構與E/E架構,搭建首款具備全冗余架構的BE21平臺,首次實現技術出海,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個向汽車發達國家進行專利使用授權的技術輸出者。由北汽福田提供產品技術、福田比亞喬在意大利生產的輕型商用車,是中國首款符合歐洲標準的微卡,實現了中國商用車企業首次向歐洲輸出技術的突破。
北汽集團的科技實力不僅體現在整車上,服務貿易板塊同樣精彩。北汽鵬龍旗下的中都物流,是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之一,其打造的包括“中都智聯1號”柴油產品、“中都智聯2號”輪胎集采產品、“中都智聯3號”貨車ETC產品在內的智慧化物流體系,有效解決了物流車司機的難題痛點。
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北汽集團給出了“科技創造美好”的晉級方案,正將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乘風出海 擦亮“中國制造”海外名片
讓自主品牌走向世界,是中國汽車人多年來矢志不渝的夢想。當下,電氣化、智能化浪潮為自主出海提供了“助推劑”,“走出去”已成為中國車企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北汽集團作為自主汽車品牌的中堅力量,作為國際化發展的長期主義者,持續探索北汽特色的出海之路,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產品已經遍布全球。
今年上半年,北汽集團乘用車板塊在海外持續突破,獲取有效訂單超1.8萬個,終端銷量超6000輛,同比增長超80%。截至7月,BAIC品牌在全球建設了193家銷售網絡,乘用車足跡遍布28個國家。
商用車板塊,北汽集團在國際市場上繼續領跑。2022年上半年,北汽福田海外出口量達到4.6萬輛,同比增長53.3%,出口占有率達16.9%,同比增長1.8%,繼續穩居出海自主商用車品牌第一位。
在智利,70輛全新的FOTON純電動公交車于5月3日交付首都圣地亞哥大都會南區;在尼日利亞,400輛歐曼GTL重卡產品正式交付非洲客戶;在德國慕尼黑環境技術貿易展覽會(IFAT)上,北汽福田展出了兩款純電動卡車產品,成功邁出了挺進歐洲市場的第一步。
全球化競爭是汽車產業的主旋律,與世界級對手同臺競技,是中國汽車品牌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在這一點上,北汽集團已經成為中國創造、中國制造的一張閃亮名片,前行步伐堅定、有力。
“雙碳”行動 綠色發展結出耀眼碩果
綠色低碳轉型為北汽集團的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更豐富的時代內涵。
作為國內入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先行者、“雙碳”戰略的踐行者、協同創新的引領者,以及北京市“高精尖”發展的推動者,北汽集團堅持戰略定力,一路潛心耕耘,至今已構建起圍繞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產品及出行配套延伸服務的新能源汽車生態圈。
今年,全球矚目的2022北京冬奧會舉行。期間,515輛福田氫燃料客車和330輛北京EU7作為交通接駁車,成為了冬奧賽區一道移動的“綠色風景線”。按照一輛福田歐輝新能源客車每天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7.5千克估算,75天賽期,北汽集團服務保障車隊總計減碳量達到765.89噸。這一成績不僅讓北汽集團收獲了冬奧會歷史上首個車企碳中和證書,更助力北京冬奧會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屆實現碳中和的冬奧會。
北汽福田歐輝氫燃料客車服務冬奧會
除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耕耘,北汽集團的綠色發展還體現在企業多方位的綠色管理上。目前,北汽集團已累計投入數十億元專項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建立健全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體系。17座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綠色供應鏈企業,在京完成分布式光伏能力建設61兆瓦,地源熱泵建設9.2兆瓦,這是北汽集團為綠色發展交出的一份優秀成績單。
綠色使命,步履不停。今年6月,北汽集團還正式發布了“BLUE 衛藍計劃”,宣布深入推進全面新能源化與智能網聯化,打造乘用車、商用車全系列綠色低碳產品。通過產品降碳、技術降碳、制造降碳、低碳生態四大行動,全力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產品全面脫碳、運營碳中和。
眾行致遠 共創共贏打造合作典范
作為大工業體系的汽車產業,產業規模大、產業鏈條長,只有多環節協同與開放合作,才能聚勢而強。
在中外合資領域,北汽集團與梅賽德斯-奔馳集團、現代集團有著超過二十年的戰略合作基礎,共同適應中國汽車消費升級需求、推動中國汽車產業變革,攜手共進、共創共贏。
今年6月13日,北京奔馳第400萬輛整車暨EVA平臺首款正向研發國產車型——全新純電動EQE在順義工廠正式下線,同時,北京奔馳第400萬臺發動機也于今年第一季度下線,這意味著北京奔馳正式邁入“雙四百萬”時代。北京奔馳由11款車型組成的強大產品矩陣、豐富的綠色產品線將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駕駛動力需求,推動綠色低碳出行發展。
另一家合資企業北京現代,也在今年迎來了20周歲生日。在這個重要節點上,北汽集團和現代汽車作為股東雙方,送上了一份厚禮,共同注資60億元,全面助力北京現代在品牌戰略、新車技術、市場營銷等方面繼續深入發展。
除在乘用車領域取得斐然成績,商用車板塊,北汽福田與梅賽德斯-奔馳的合作也成為了北汽集團重要的實力擔當。在位于北京懷柔的福田戴姆勒數字化超級卡車工廠,按照歐洲卡車制造標準,運用戴姆勒領先的卡車研發生產技術,一輛輛高品質歐曼卡車在這里駛下生產線。同時,“中國制造、專屬中國”的高端卡車產品也在奔馳全球最新一代重卡平臺上誕生,為北京的高端制造再譜新篇。
梅賽德斯-奔馳第一臺國產重卡在北京福田戴姆勒公司新廠區下線
面對“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這個未來汽車產業最大風口,不斷有新的合作伙伴加入北汽的“朋友圈”。華為、麥格納、寧德時代、博世等業界一流企業均與北汽集團建立了深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提供美好出行解決方案。
2022年,是北汽集團“十四五”發展承上啟下、深蹲起跳的關鍵之年,“高質量”作為北汽集團堅定不移的發展主線,則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注腳。
于變局中開新局、在危機中育先機。北汽集團以“五個發展”探索出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更將以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在實現北汽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上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