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國資國企推動改革走深走實 實現生產發展新突破
貴州國資國企推動改革走深走實 實現生產發展新突破

文章來源:貴州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2-11-01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貴州省國資系統聚焦三個明顯成效,突出“有形、有神、有效”的目標要求,推動改革走深走實,有力促進了貴州省經濟運行高質量發展,今年1-9月,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勞動生產總值及稅金分別為3239.3億元、796.2億元、1508.7億元、60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8%、17%、19.0%、27.5%,營業收入利潤率24.8%,年化全員勞動生產率103.1萬元/人,兩個指標在全國37個省市區(含計劃單列市)省級國資監管企業中均排名第1位,凈利潤591.1億元,在37個省市區(含計劃單列市)省級國資監管企業中排名第3位。
完善體制機制 國資監管體制更加完備有力
一是持續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堅持“兩個一以貫之”要求,全面完成“一清單三規則”的制定完善,明確黨委在各治理主體間的權責邊界和工作程序;積極創新外部董事選派制度,建立外部董事專家庫,儲備人選400余名,為監管企業配備外部董事60余人次,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集團層面外大于內,同時成立國資監管工作中心管理服務外部董事。監管企業全面完成董事會應建盡建、外部董事占多數、落實董事會職權、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等各項改革任務,公司治理面貌煥然一新,機制運行更加順暢;酒店集團通過推行“一表多單”清晰界定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實施“三類管控”激發經理層經營活力,完善“五個機制”扎實推進董事會建設,并入選國務院國資委評選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名單;高速集團建立起橫向包括機構設置、制度建設、授權管理、規范運作、運作效果五個維度,縱向為三級指標的“五橫三縱”董事會評價體系,促進所屬企業持續優化治理結構,扎實提升董事會運行質量;機場集團以“依法合規、適時調整、權責一致、有效監督”為授權原則,制定董事會授權決策方案,規范董事會授權事項,提高運行效率;盤江煤電集團建立集團派出外部董事決策事項負面清單、決策事項表決意見管理辦法,完善了派出外部董事授權決策機制,保障外部董事在充分行權履職的同時,又能受到股東的監督和約束。
二是穩步提升國資監管效能。三年行動實施以來,陸續出臺《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投資管理辦法》《貴州省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市(州)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指導監督實施辦法(試行)》等數個制度文件,制度建設更加完備,監管方式加快轉變,同時,加快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實現集中統一監管比例從72.54%提高到99.49%,實現從全國落后到趕超全國平均水平;堅持問題導向,梳理建立了《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一企一事”掛牌督改重點問題清單》《貴州省國資委領導領銜推進監管企業重點問題清單》,采取“督”和“幫”結合的方式,督促企業整改問題,幫助企業解決難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三是大力推進協同監管機制。加強出資人監管與紀檢監察監督、巡視巡察監督、審計監督等監督力量的協同聯動,聚焦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問題建立協同機制、形成監督合力。充分發揮貴州省國資委和省紀委省監委派駐第二十四紀檢組“委組聯合”工作機制,著眼事前、事中、事后監管關鍵環節,構建全過程監管體系,實現同向發力、同頻共振、齊抓共管;三年行動以來,貴州省國資委聯合二十四紀檢組陸續開展了“請過來、走過去”、“小切口、深層次”等活動,建立了“3+2”監督機制,推動生產經營、業務工作與紀檢監督深度融合,同時,二十四紀檢組通過與企業紀檢監察機構的協同聯動,將省國資委督查發現的200余個問題分送企業紀檢監察機構同步抓好監督,以更加精準更加積極的監督,進一步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 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推進步伐
一是全面推進新一輪戰略重組。2018年,貴州省圍繞“定位、定向、瘦身、規范、改革”十字方針要求,以原部分省屬國有企業為基礎,新組建了盤江煤電、烏江能源、磷化集團等8個集團公司,2022年在此改革重組成效基礎上,全面啟動新一輪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堅持以資產為紐帶,整合國有企業產業鏈、供應鏈資源,重點發展支柱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推動同類產業專業化整合和產業轉型升級。今年7月,習酒集團正式掛牌運營,推動白酒產業實現集群式發展,壯大貴州醬香酒品牌艦隊,同時也打響了本輪重組整合第一槍。8月底,民航產業集團和建投集團組建已獲省政府審議通過,民航產業集團擬整合機場集團和航投集團,推動貴州省民航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發展,促進樞紐機場、支線機場和航空公司運營等專業核心業務更加突出;建投集團擬整合省屬國有建筑設計等優質資產,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綜合性城鄉建投集團,服務“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強省會”建設。將8戶控股企業部分股權劃轉至黔晟國資,壯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規模,更好發揮其服務新型工業化、國資國企改革等資本投資運營作用;持續深化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工作,將第二批納入集中統一監管的15戶省屬企業股權脫鉤劃轉至業務對口集團公司,實施重組整合,不斷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二是全力打好科技創新突破戰。針對監管企業科技創新面臨的形勢和短板,貴州省國資委與貴州省科技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11條鼓勵科技創新方面的政策支持保障措施,并建立省屬國有企業科技創新協調聯絡工作機制,大力支持和推動監管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工作,今年1-9月,監管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229.6%,工業制造類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3.44%,同比增加2.85個百分點。貴州監管企業近年來申報專利11215件,獲得授權專利6728件,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18個(其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5個)、省級創新平臺94個。貴繩集團主導起草國際標準2項,其中ISO 2408:2017《鋼絲繩——要求》已正式出版發行,這是貴州省主導修訂的第一個國際標準,也是我國鋼絲繩行業主導修訂的第一個國際標準;磷化集團核心產品濕法凈化磷酸入選國家第三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錄”,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球首創磷礦伴生氟碘硅資源回收利用并實現商業化運營,無水氟化氫進入國家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錄”;烏江能源集團成立能源產業研究院,組建專家庫,成立頁巖氣院士工作站,獲批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茅臺集團榮獲“十三五”輕工科技先進集體及個人等榮譽及獎勵50多項,國際領先成果鑒定5項;交建集團承建的3座大橋榮獲“世界橋梁界諾貝爾獎”——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占貴州獲獎總數的3/4。
三是全心服務民生事業勇擔當。制定出臺《關于扎實穩住經濟促進監管企業高質量發展15條措施》,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穩經濟、保民生作用。持續推動40余戶監管企業結對幫扶全省23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投入資金1.6億元、引進資金9572萬元。督促磷化集團、盤江煤電集團等監管企業認真落實中央和貴州省委、省政府關于化肥、煤電保供有關決策部署,僅2021年有關企業合計減少收入近40億元,充分發揮了國有企業的“穩定器”作用。大力開展促就業國企招聘活動,今年以來累計400余戶國有企業提供就業崗位7691個,同比增加163%;此外,監管企業累計為5308戶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租金9916.6萬元,清償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共計4127.7萬元。
堅持市場導向 增強國資國企發展動力
一是始終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強化“第一議題”抓學習、“第一遵循”抓貫徹、“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實。全面實施前置研究清單、黨建入章,有效保障黨的領導法定地位;全面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要求,促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印發《關于省管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省國資委系統建立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的通知》等文件,實施國有企業基層黨建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黨建品牌創建等工作。實施“8+N”類120個示范點建設,“高速先鋒”“空港先鋒”“農信黔行”“盤江紅”等一批國企黨建品牌逐漸深入人心,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彰顯。
二是加速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推動監管企業錨定“三能”、面向市場,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加快構建激勵約束機制,監管企業集團公司及各級子企業全面實現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面建立公開招聘、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實現“從零到百”的跨越突破;三年行動以來,21個集團公司建立針對所屬商業類子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選聘職業經理人50余人,17戶監管企業集團公司以上率下,率先開展管理人員“起立競聘、擇優坐下”,其中貴旅集團除技能崗位、各級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崗位外,該集團510個崗位“全部起立、競聘上崗”;盤江煤電集團總部和重要子企業開展管理人員公開競聘,實行“全體起立、擇優坐下”,244個競聘崗位共有50人落聘,占比20.5%。推動監管企業打破“平均主義”,建立向關鍵崗位、一線單位傾斜的差異化薪酬分配機制,其中盤江煤電按照“一人一崗、一崗一表”制定年度和任期考核指標,實現“績效升收入增、業績降收入減”,2021年度集團二級企業正職的年度薪酬基數倍差達到2.25倍,績效工資占比最高達到70%,全集團工資增量的87%用于煤礦井下一線職工工資增長,井下職工人均工資同比增長13%;茅臺集團全面實施子公司工資總額管控,2021年子公司負責人年薪收入極差達2倍以上,同時,調整員工職稱工資標準和崗位績效分值,專業技術人才月津補貼最高增幅約3倍,一二三線收入分配差距同比提升了78%;物流集團實行職工與公司經營業績完成情況掛鉤的績效考核模式,加大浮動工資占比,實現管理人員平均薪酬差距為2.22倍,一般工作人員平均薪酬差距為2.76倍。截至目前,貴州監管企業員工市場化公開招聘率超過99%,全員績效考核覆蓋率達100%,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占比達33%,末等調整或不勝任退出人數占比達4%,通過開展三年行動,貴州國資國企正加快形成反應靈敏、運行高效、充滿活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三是持續推進體制機制轉換。貴州國資國企始終把混改作為國企改革重要突破口,建立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庫,支持國有企業和其他各類所有制企業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一企一策”探索混改企業差異化管控。磷化集團與新能源行業頭部民營企業寧德時代合資成立貴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雙方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技術優勢及制造優勢高度契合,對企業轉型升級及長期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黔晟國資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非公資本完成原省屬困難企業省醫療器械公司的混改工作,盤活老國有企業“紅帽子”“金牌子”,混改后2021年較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上升近82倍,實現起死回生;高速集團所屬黔通智聯實施混改后,緊緊依托股東資源,利用“互聯網+ETC”融合創新快速拓展ETC應用規模,所屬中南交科公司在戰投方的積極支持下,成立開源鴻蒙+智慧交通聯合創新實驗室,有效解決交通場景下大量設備因國外技術壟斷而導致無法互聯的問題。
【責任編輯:語謙】